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9.10

国庆53周年感言 (直挂云帆)

时光倒回53年前,即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诞生了,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宣布马来亚独立了。我对独立的庆典场景没甚的印象。后来长大了,从史书上,从报章上,知道马来亚的独立是怎么一回事。

老实说,马来亚因为是在和平中取得独立,也就是双方在谈判中达成协议,因此独立被看成是顺序的交棒,人民的生活在8月31之前和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例如我们仍然在使用英女皇肖像的钞票,直到1967年。这意味着改变是循序渐进的,不是痛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把独立视为英国理所当然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想法后来有些改变了,原来在独立之前,我们的政党政治是有过争议的,而政府与马共也有过在谈判桌上的交锋。首先它反映在巫统与拿督翁倡导的马来亚独立党(1954年易名为国家党)对独立的实质与日子有所争辩。

由于拿督翁原是巫统的创党人,于1951年另起炉灶后坚持巫统解散,加入他的马来亚独立党,但不被接受。

在拿督翁看来,他是属于主流派政党,得到英殖民政府的支持,巫统若不与他合作,那是巫统的事。他因而提出在1956年底才举行普选,但少过半数的议员是选举的,其他是委任的(在英国的建议下,民选52名,官委46名)。

同时为了国家的利益,拿督翁建议国家的独立不妨延至1960年。

可是已在1952年隆市议会选举中压倒马来亚独立党的马华巫统联手阵营已看出拿督翁的气势大不如前,因此决心在1954年联合印度国大党组成“联盟”,正式向拿督翁宣战。

当时东姑握有的王牌是他组成的联盟代表了三大民族,比起拿督翁的国家党更有代表性。虽然后者标榜是多元性的政党,但一切以拿督翁为核心,党的结构也就不被放在第一位(拿督翁是因为巫统不接纳开放门户给其他民族加入愤而在1951年退党,才有了东姑与拿督翁的斗争)。

因为形势对联盟比较有利,英国决定在1955年举行(独立前)的普选,而不按拿督翁的要求打牌。结果这一选全面地改变了拿督翁的命运。他在1955年的普选中全军覆没,连他本身也落选,造成英殖民政府只好中途换马,改而支持联盟组成自治邦政府,不再视拿督翁为国家的未来接班人。

东姑之所以取得英国人的信任有两件大事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在1955年7月23日普选投票联盟大胜后,东姑就在英国的同意下,于年杪与马共举行轰动世界的“华玲和谈”。尽管和谈失败未能达成协议,但东姑的反共立场显然已取得英国的欢心。

其二东姑的亲西方立场与拿督翁比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位在英伦长期留学的王子也摸透英国人的思维,例如英国政府虽然在1950年即承认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只是属于外交策略和为了英国本土的利益,并非真诚与中国建交。最明显的莫过于英国于1948年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这种先发制人的计谋是要“切断”共产中国对马来亚的影响和渗透。

英国人在1950年起实行的“华人新村”政策,已昭然若揭它的反共决心,东姑顺着这一政策,对马共采取钳制的手段,英国也就顺水推舟让马来亚及早独立,由东姑领导反共任务。

因为东姑取得了英国人的信任,也就有了1961年的故事发生。这个故事起于东姑的脱口而出表示将会推动一个马来西亚联邦的概念,马上得到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响应。换句话说,马来亚联合邦的扩大和新加坡的重投马来亚的怀抱成为当时的一项政治角力运动。

推动这个运动的背后就是英国殖民政府,它掌控着东马北婆的沙巴、砂拉越及汶莱,英国相信将东马交给东姑不仅可保护英国的既得利益,也放心让亲西方的东姑来规划新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后来汶莱未加入马来西亚)。

在一方面,东姑成功地挫折了印尼发起的“反马来西亚”运动,连带也打击了本地的左翼运动(包括东马的北婆三邦左翼运动)。1964年联盟选举的大胜及1966年马印对抗的结束基本上是东姑在政治上成绩的两个标志。

但在另一方面,当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之后,东姑就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其中包括马华公会的陈修信在顺应联盟政策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从1959年逼退林苍祐到1964年与李光耀斗争进入高潮及在1968年与董教总唱反调,形容创办“独大”犹如铁树开花,终于暴露了马华的弱点。1969年大选的联盟受挫及随后而来的“513”流血事件,也使到陈修信在1974年下台求去。

当东姑在“513”后失去政治权力意味着马来西亚有了巨大的转变,反映在中央集权的突出。从敦拉萨到胡先翁,到马哈迪再到阿都拉,他们的治国理念都是以西马为核心。虽也放眼在东马政治的协调,且希望与要求东马的沙砂政治要以国阵的政策为依归,但在这些年来,东马的人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得与失,例如1990年的沙巴团结党州政府的突然退出国阵转而参加东姑拉沙里组成的反对党阵线;又如自1981年以来,在中央支持下,统治砂垃越的泰益玛目,也因其在位甚久引起争议等等。

我最近又走访砂拉越,我深深地感到东马的人民更热衷于鼓吹一个马来西亚,他们释怀于联邦政府在纳吉领导下正式承认9月16日是公假(2009年宣布),是马来西亚日。这对东马的人民是十分重要的象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在9月16日(1963年)才成为独立国,而不是8月31日(1957年),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实质的补偿。既然东马知道与西马的结合已不可避免,且在很多方面都实行同样的制度,那么今年的国庆主题突出“一个马来西亚”正符合东姑当年推动大马成立时的理念,也是东马人民长久以来追求的理念。换句话说,西马一定要让东马人民知道,他们的命运是与西马休戚相关和不可分割的;反过来,东马人民也要让西马人民知道,种族与宗教的多元性是东马的特色和资产而不是包袱,惟有彼此坦诚相对,一个马来西亚理念才能真正地托衬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在东马打种族和宗教牌是没有甚作用的,诗巫补选结果即为一例。因此,只有推心置腹地贯彻一个马来西亚精神才是我们的未来。

刊登于2010年9月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