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6.11

新加坡的“五一三”运动 (只挂云帆)

“513”是马来西亚的悲剧,因为不幸发生种族暴乱,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会民主被暂时终止。这事发生在1969年的5月13日,它成为马来西亚一道永远的伤痕。因此直到今天,一提起“513”事件,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历史上的黑色记忆。这已经是42年前的陈年旧事。

巧合的是新加坡也有一个“513”,但它的性质是与马来西亚的完全不同。如果不是5月份,一批前左翼份子在新隆槟先后举行三场新书推介会,恐怕很多人已忘记新加坡的“513”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三场的新书推介礼,主要是介绍中英版的《情系五一三》(1950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改革)及贺巾著《巨浪》的英文版本。参与推介的主要人物有作者陈仁贵、陈国相及孔莉莎。虽然他们都从一个角度切入“五一三”事件及其相关的学生运动,但它所带出的则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首先我们必须从战后(1945年)简述当时的马新政治环境。当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2月1日)及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后(6月),整个马新政局起了根本的变化。一边是在政治上新加坡被切割开来,不再是马来亚的一部分,虽然马新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英国在政制上一分为二处理;另一边是左翼在政治上化整为零,一个新的统一阵线有待出现。
1951年,马来亚颁布服兵役法令,凡18岁至45岁的男丁必须登记。1952年又通过民众服役法令,准备招募万余名壮丁,以落实联邦民防计划。

华社对新此强制性措施大表不满,许多适龄青年都走向中国和新加坡以避开服兵役。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被征召入伍而被派入森林与马共对抗。

由于征兵制度引发诸多问题和阻力,英军事政府并未在马来亚认真与全面的执行,反而在新加坡造成大件事。那时因为英殖民政府决定在1954年3月11日起推行《国民登记条例》,举凡18、19和20岁的男性,需要进行登记。

虽然征兵是有选择性,不一定所有适龄者会被招募,但当时的中正中学有250名学生向总督提交请愿书,要求免役。随后又有华侨中学700名学生也提出免役要求。由于英方不接受所请,终于在5月13日爆发学生在总督府外请愿示威游行的大动作,估计有千人之众。在警方镇压下有60人受伤,另有48人被逮捕。

事件并不因此告一段落,尤其是中正中学和华侨中学的学生学生先后开展了“持久战”。他们返回校园留校抗议,并组成代表团要求免服兵役。后因中正学生面临断水断粮的困境,被逼于5月24日自动离去,但在6月初,他们又重新整合在华侨中学,前后又坚持了22天,直到政府同意暂缓服兵役,学生才在6月24日从校园解放。“513”事件至此虽告一段落,但它所引发的深远的影响确实无远弗届的,毕竟这是一场有计划性的左翼统战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实,新加坡的学运不但在“513”服兵役运动中起主导作用,在这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53年,新加坡学生借一名安东尼女校的学生庄玉珍被强奸的事件(出事地点只距警局500码)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反黄色文化运动,并将矛头指向英政府办事不力,不仅压制健康文化,而且让黄色文化大行其道,造成社会罪案层出不穷。

伴随着反黄运动进入高潮,也触发了反殖和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反服兵役运动成了反殖运动的延伸。如果说,1953年的“反黄运动”是学运从文化上开展的斗争,那么1954年的反服兵役则是从政治上直接与英殖民政府正面交锋。它揭开了左翼统一阵线,正从新加坡兴起而遍及马来亚各地。这是马共成为非法组织后的左翼公开阵线的形成。

与此同时,李光耀也在同一个时期介入了马大社会主义俱乐部的刊物“华惹”的官司(当时马大仍设在新加坡,尚未分家)。1953年,一批左翼份子在校内成立社会主义俱乐部,以反殖和争取各民族团结作为斗争平台。1954年5月,其出版刊物“华惹”因刊登了一篇《对亚洲的侵略》的社论,编辑部人员被逮捕控以煽动罪。

这8名学生在李光耀及女皇律师的辩护下终获无罪释放(1954年8月)。接着,因为中学生反服兵役的事件中被捕者当中有8人被判监3个月,因此找上李光耀要求协助(有关上诉案在10月开审)。当李光耀成为他们的律师后,也改变了李光耀的人生观。他在回忆录中说,他对华校生的认识刚刚开始:有那么多理想主义者,不自私,准备为更美好的社会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完全献身于革命伟业,一心只想推翻殖民地政府,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新世界。

于是,在1954年的下半年(11月21日),李光耀决心将华校的精英和英校的精英,包括左翼份子结合起来,以组成人民行动党。

从学运开始(接触华校生及英校生)到工运领袖的争取,李光耀终于找到他想要团结的人,其中最主要的是刚在工运探出头来的林清祥。

林清祥(1933-1996年)是左派的传奇人物。他是华侨中学的高才生。1951年,因领导罢课(反对初中三会考制度)而与一批同学被开除。他转入英校一个时期。1953年,他成为巴士工友联合会的受薪秘书。1954年他被选为新加坡各业工厂商店职工会的秘书,从此名声大噪。他不但是工运崛起的“明星”,更是中学生眼中的英雄。林清祥成了中学生及后来的中学联的精神领袖。他享有崇高的威信,尤其是在华人社会中。

当他积极介入行动党,与李光耀一起斗争的时候,他也在1955年与李光耀同时当选立法议员。
正由于人民行动党在战后成为新加坡人民备受欢迎的政党,所以当1959年在林德宪制下,首次举行的全部议员民选时,人民行动党获得大胜,在51席中横扫43席,李光耀也成了新加坡自治邦的首任总统。

从1953年左翼的涌现到1959年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在在反映出新加坡的左翼力量正在蓬勃中壮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洋大学于1955年在新加坡拔地而起,并在1958年新校舍落成举行开幕,象征着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占得一席之地。

由于新加坡不论在学运、工运和政运方面都起了主导作用,也就影响到马来亚的华校也在1955年开始让学运在各校蓬勃开展,这种斗争也以1961年林连玉的公民权被褫夺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严格说起来,新加坡的“513”运动是左翼统战力量的展示,但在1961年当左翼份子从人民行动党抽离出来后,整个左翼运动就与国际接轨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因此,我们要从大格局和世界潮流看新加坡的“513”。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其来龙去脉。

刊登于2011年6月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