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8.11

两个女人的709 (跃马扬鞭)

净选盟709运动已过了3个星期,但显得余波未了,是该好好让双方反思下一步该怎么做。所谓的双方就对象而言是净选盟对选委会;就政治意义而言是国阵与民联的角力战。

暂且不谈双方的得与失,有两个女人在这场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让人刮目相看。其一是净选盟主席安美嘉。她原是律师公会主席,在2007年参与领导律师大游行时名噪一时,2009年她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颁发“国际妇女勇气奖”。

本来以她的资历和经验领导选盟是恰当的人选,而她也当仁不让地把这个主席角色演活了;尤其是在提出8点改革诉求时所表达的坚定立场,使到她在一时之间成为焦点人物。换句话说,她的坚持展开大游行以取得选举制度的改善不但令选委会陷入被动,也促使政府采取坚决的立场形成对峙的局面。在一方面,净选盟觐见最高元首后,僵局仍未打开,因为默迪卡体育馆未允诺出租;在另一方面,政府也宣布在未获得准证下,有关的游行是非法的。

来到709(7月9日)的剑拔弓张那一天,万千的人民张大眼睛在关注时局的发展并提防局势突变。结果从互联网上看到了示威游行在吉隆坡市区开展,人潮也不知为何会从四面八方涌来。虽然有镇暴队在阻止示威,也引用催泪弹和水泡驱散人群,但也没有发生局势失控和冲突流血事件。除了有1667人被警方扣捕问话,被招待自助餐并在当天就被释放回去外,并没有使到吉隆坡市区变成“死城”和“劫后凄凉”的境地;反而事后一切又恢复正常,难怪参与游行的人形容如同参加嘉年华会。

其二,例如玛丽娜马哈迪就有这样的描述:她知道其女儿决定参加净选盟的游行后,在不放心下也随同女儿和其他友人一起进入市区。“进入市区令人心旷神怡,因为道路是那么的清朗,警方也疏导车辆的川行”(7月11日的撰文)。

她接着形容游行的气氛有如嘉年华会,一批年轻人身系黄丝带开始在跳舞,其他的向脚踏车小贩购买冰淇淋。“在人群中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是如此的安全,认识我的人向我打招呼,也要求合照,与其他的周六并没有两样。

当然玛丽娜也有“讲述”她的朋友在另外地区面对的“遭遇”并不是如她游行的地方那样的祥和而是被拆散。这就是她的“人在现场”的现身说法。

继后在7月16日接受访问时,玛丽娜有批评政府无需将此当成大课题,它可以用其他的管道来处理此事(针对净选盟的诉求),“因为你问任何人是否要自由与公平的选举,答案是一样的”。她认为政府也应这样说:“我们也会跟进的”。

虽然玛丽娜坦诚她参加游行事并没有向父亲提及,但事实上,马哈迪对净选盟的游行也有非一面倒的评论。他指出示威是民主的权利,但应被视为最后的武器。他认为对选举改革的要求可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不过他说对净选盟采取压制行动也只是一种意见。

由此来演绎他的观点,与玛丽娜的立场还不是大相庭径的,反而折射出他们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

既然玛丽娜不是倒向反对党阵营,而安美嘉也重申不会借此来捞政治资本,绝不会参加大选,印证了她们也与许多人一样,希望民主得到维护,国家变得更好,这与首相纳吉所说的大多数人是喜好和平的也没有相悖之处。

既然游行已“雨过天晴”,则下来的步骤释放被扣捕的六位社会主义党领袖也可以为此事件划上一个较为完整句号。这其中的国会议员查耶古玛(和丰国会议员),甚至在玛丽娜看来也不认同指控他与共党有关联。

如果说马共的和解已是22年前的前尘往事,早已归为历史,那么我们就不要以此再作为政治筹码了。

还有安美嘉已订于明日(26日)与选委会副主席旺阿末辩论“709之后是什么?”,那我们相信通过论坛来解决疑问会更好和更有效。若早做这样的安排,也许就不需要大游行了。

其实,玛丽娜在《星报》(7月20日)发表的《世界政治的两极化》一文中提及在911后,美国总统布斯将世界分成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希望政治人物不要有此狭隘的心胸和思维。

我同意人民会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对任何事物有其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同样的,也无需把净选盟标签成反对党的工具,因为有思想的人是不会随意成为政治的棋子和卒子的。政治人物大可不必过于敏感,玛丽娜之言发人深思。

刊登于2011年7月25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