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10.11

美女刺客亮相马华舞台 (现代春秋)

在本届的马青代表大会上,出现了一批“美女刺客”,而且新闻报导这么说:当女青年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一时传为佳话。 这在马青建国史上也许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不知在六十年代壮大马青的李三春看了此情此景会有何感想? 本来这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毕竟女青年也是人,她们排队进入马青大会也没有不妥之处,但问题是为何马青要这么苦心安排?难道是担心青年团出席人数不够热烈,才下“重本”把女青年也请来热闹一番? 这又得回到去年马青与妇女组达成协议:开放女青年加入马青,但原有的组织保留,包括妇女组和女青年局继续存在,不受影响。 这里头又引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政党有了青年团和妇女组后是否还要鼓励女青年也自成一格或应该附属在妇女组内? 不错,巫统在马哈迪时代有鼓励女青年团成立,且在有意无意中冲撞妇女组的权益,一度引起妇女组主席拉菲达的不悦。幸好巫统有很多资源,包括委任女青年团长出任副部长职,也给女青年领袖一些官职,得以缓和彼此间的矛盾。但巫统的女青年团并没有与巫青团“合在一起”,而是各自操作。尽管巫统纪律委员会主席东姑阿末李道胡丁在2009年时曾建议解散这些臂膀组织,以减少乃至杜绝贪污行为,但不为巫统母体及属下单位的认同,因此巫统依然维持“三星伴月”的结构。 至于马华公会是否也应向巫统看齐,虽是见仁见智的,但也并不热切。因为马华的官职本来就十分有限,又如何找出新的官位分配给女青年团员?再说,马青当官的也很少,被分配参选的席位也有限,自然比较喜欢拉拉队多过争职位的新组合。这样子说并无贬斥之易,而是基于现实作出一种客观的推论。 其实,女青年团员当天突然让我们眼前一亮之后,也没有留下任何“刻骨铭心”的效应。例如,当女青年团被民联议员及干部揶揄后,马华妇女组女青年全国主任郑慧玲就“背书”般地反击对方避开回教刑法而不谈。 除了驳斥民联的“花瓶论”外,郑慧玲也认为民联干部的讽刺是“酸葡萄论”。但不论女青年团举出了世界出了多少个女性领导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青年在马青或马华妇女组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看起来好像两者皆可,但这又是行不通的。因此希望魏家祥能进一步阐述美女刺客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妇女组主席尤绰韬说明女青年局的定位。对此女青年局本身也要在党内寻求新的任务,如果只是要她们登场见报后就没有下文,那是太没有意思了。 换句话说,不论是马华、马青或妇女组都得给年青人适当的指引和尽可能也争取有识之士加入阵营。马华固然要拉拉队,但更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和新秀人才的助阵。 在这方面,马华经过308政治海啸的沉重打击后,是应该把注意力转向马青和女青年团员,发掘更多的适合人才,培养他们成为潜在的候选人应是当务之急。 我们不知道这3年以来,马华举办过多少的干训班和政治课,因为在首两年,它一直陷入内斗和内争。结果在去年重选之后,也不容易组成一个波澜壮阔的队伍面对挑战。当大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刻,马华又准备了多少新血来“刷新”党的形象呢?外人也不得而知。一系列的所谓“高调论政”竟是悲观多过乐观。什么“去荷兰论”、什么“不入阁论”、什么“孤注一掷”和“最后一仗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激将法,但在战略上不是最好的攻势,只是一种“以守为攻”的悲情论。 如果说马华决意要打翻身仗,而又有多位议员要退休的话,那么在这个时候抬出新人新事是必要的。当然我们也反对“花瓶政治”。少女漂亮是天经地义的事,让她们在适当的场合亮相也是应该的,但这次马青要表达什么,倒是没有说清楚。 假使我们不善忘的话,马华是在较后期才把妇女组强大起来,当马青在60年代成为火红的前锋时,尚没有“蓝色娘子军”(马华惯用蓝色,因此不是红色娘子军),只存在妇女小组。直到1974年正式成立妇女组筹委会,由周宝琼出任主任。接着1975年的一场补选,终于让周宝琼成了马华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国会议员,也顺势正式成立了妇女组,初期拥有4万余名组员。 1982年周宝琼受委为文化青年体育部副部长,成为第一位马华女部长。1985年马华党争后,周宝琼退下,改由邓育恒接任,也接替了副部长职。 到了90年代,崛起的妇女领袖有黄燕燕及陈仪侨。经过一轮角逐,于1999年由黄燕燕接棒成为第三任主席。 也是在同一年,属于妇女组女青年局主任的周美芬被推荐而成为国会议员,启开她的政治长征的第一步。她在进入妇女组核心(出任副总秘书)后,在2001年将女青年局主任职交给祝金梅担任。 就我们所知,女青年团成立于1992年,附属于妇女组,郑结慧是创局主任。1995年周美芬接棒,千禧年后交祝金梅。2004年由林礼菲出任;2005年改由周紫琳,08年后是郑慧玲。一向以来,女青年局是低调问政的,都以妇女组马首是瞻。如今突又将女青年团员摆上舞台,所收到的效应是有褒有贬的。看来事先准备功夫好像不足,变成临时出击。 对妇女组来说,也是喜忧参半的。自从周美芬于2010年走后,接位的尤绰韬就十分用心地团结妇女党员,但也一直没有官位衬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说报章引述马华是以“胜算”来推出候选人而不是在性别上增加女性候选人是有这么一回事的话,那么尤绰韬可能在推荐女青年候选人方面不能有所突破,这就有需要党加以关注了。 我们不知道马华怎样安排女性候选人(过去是6国6州)上阵,但外人也在观望周美芬之后的马华妇女组可有大作为?女青年团又如何溶入母会的主流成为有影响力的粉红色的政治刺客?这些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因为马华的百万党员中有44万娘子军,她们在争取30%代表权方面也有其正当的理由。投票和拉票时也有关键性的作用,就不知马华如何认真地将其娘子军推向前台? 刊登于2011年10月10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