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7.13

韩江:传媒的摇篮



70年代,我们很偶然地发现到在西马的华文报有4名总编辑是来自韩江中学的。这给予我们很大的震撼,也感到好奇,因为韩江中学并没有设立新闻班或传媒班,何来培养新闻人才?
但事实也确是如此,他们依序如下:(一)第一届(1957年)毕业生钱洪光(钱博),他后来负笈台湾的大学,毕业后进入华报服务,而后升任《新明日报》总编辑。(二)第四届(1960年)毕业生黄宗理。他在南洋大学毕业后加入《星洲日报》服务,后来升任总编辑。(三)第五届毕业生叶观仕(陌上桑),在台湾考取文学士后加入报界工作,及后升任《建国日报》总编辑。(四)第七届(1963年)毕业生谢诗坚,负笈南洋大学,先加入《星洲日报》服务,后出任《星槟日报》总编辑。
在那个年代,西马共有8家华文报,但韩中生有4人担任编辑部第一把手,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4家华文日报是:《南洋商报》、《马来亚通报》、《中国报》及《光华日报》。
由于韩中生有此意外的成就,在1978年时,韩中的校长宋世献在获得董事会的批准下,起用从台政大毕业回来的林景汉(他也是韩中第七届毕业生)担任新闻班主任(林景汉当时也兼任《星槟日报》编辑)。
那个时候,马新的大学并没有开设传媒系或新闻系,因此由韩中来担当这个角色正合其时。由于是采用华文教学,其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制,也曾有过把“学制”改成3年的争议),几乎是进入华文报界服务的。
虽然不是大学或大专院校开办的新闻系,韩中的新闻班也因毕业校友有良好的表现而“闻名遐迩”;同时也因为市场有所需求,新闻班一直开办到1988年因故停办(主要是董教关系陷入纷争而闹上法庭,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连带学生也相应减少了)。
我曾经做了一个非正式统计(或有遗漏),韩中新闻班开办的10年中(1978-1988),总共培养了287名学生,其中145名(占总数的51%)进入媒体工作,非媒体工作的49人(占17%)及不详者93人(占32%)。这批新闻人才在特定的阶段有23人在《星洲日报》,18人在《南洋商报》,10人在《马来亚通报》,14人在《中国报》,9人在《光华日报》,7人在《光明日报》及9人在《新明日报》,亦有41人在杂志和期刊服务。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批特殊的校友在2011年成功地在韩江学院大团聚总共有百余人参与其盛。除了当天献金母校2万元之外,我们也发现到直到今天仍有多人在华文报界头角峥嵘,为韩江增光。他们是《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陈汉光、《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郭清江、《光华日报》总编辑胡锦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子宗、《中国报》助理总编辑赖伟明、《号外周报》及《生活报》总编辑萧瑞云及《风采周刊》总编辑林慧霞。还有的校友仍在华文报担任主笔或总经理或行政高职,恕未能一一尽录。
回过头来,当我在1998年接任韩中董事会总务后,我们在韩中复办了新闻班,使用韩中后期中学的执照定名为“韩江新闻传播学院”。首年招生反应良好,共40人报读,为“韩江学院”的成立投石问路。
同一年,我们在理科大学10名博士团的协助下,完成申办科系的报告,而在7月向教育部正式申请成立“韩江学院”。
1999年,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亲自批准申请书,并择日在713日由时任副教育部长冯镇安颁发准证予董事长陈国平。
公元2000年韩院依章开学,200名学生成为韩院的生力军。经过10年的奋斗,韩院终于又培育出更多的传媒人才,在不同领域的媒体绽放光彩。不仅在华文报中处处可见韩院毕业生,而且更有毕业生进入了马来报、英文报、马新社、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编剧和主播;亦有人走进电影界和电视界施展才华。
经过了13年的耕耘,除了其它科系正常与平均的发展外,韩江学院也已在传媒界建立了品牌而被誉为“传媒的摇篮”,韩江学院已是名副其实的“传媒的摇篮”。我们正期待韩院更上一层楼。感谢首相纳吉这一路来对韩院的支持与关照。
(本文部分内容是作者于715日以韩院名誉院长身份向离校50年的校友介绍韩院的成长)

刊登于2013年7月2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