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3.14

三位首长的“三个梦” (直挂云帆)



很显然的,当我们提起槟城第一大桥时,不期然会指说这是林苍祐的杰作,因而也成了林苍祐的代表作。这是林苍祐锲而不舍追求的“第一个梦”(另一个代表作则是坐落在城市重建中心的光大新地标)。当来到第二大桥时,则可算是许子根的“第二个槟城梦”,但后来因为第二大桥的大兴土木和完工则是在许子根下台之后也就与许子根越行越远。紧跟着第二大桥的竣工,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又作了“第三个槟城梦”,希望能建成海底隧道。
我们姑且针对三位首长的三个梦做一个评析,不难发觉槟城人是幸福的。在过去不敢奢想的,在今天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可以实现的梦。
第一个梦无疑是林苍祐在为槟城人民编织的,那是因为身为一位政治人物他有责任为槟州的未来做出规划和改变;也理应要把槟威两地的人民真正融成一道。
任谁都知道,打从1786年槟岛开埠以来,它就享有自由港的地位,转口贸易也得以滋长和发展,海墘一带的水上人家就是百多年前留下的生活写照。如今则已化成文化遗产的独特部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
因为自由港给槟岛人民带来了“岛民情意结”,而且是很浓厚的,也就孕育了住在槟岛的人具有“优越感”。比如有一个特定时期我们(指岛上的居民)总是将威省的人称呼为“过港的人”,而不是统称为槟城人;久而久之,大家心里都有那么一点障碍把岛民和威省的人民加以区分。
其实,造成两地人民有心理上不同的感觉是在北海渡轮码头早年设有“关卡”,税关人员每天都检查来自槟岛的人有没有携带纳税品,有没有“走税”的企图等等。当我们在小的时候,乘搭渡轮过港时,总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称之为“一州两制”。这一州两制也给槟岛带来一定的繁荣,因为是自由港,各项货品免税,也就吸引不少“过港人”来槟岛买“免税品”,包括更换车辆轮胎,买火柴等等。由于“一州两制”,也给过港的人(威省)的人感觉是“二等人民”,没有办法享受槟岛的“优惠与特权”。
这种现象看在林苍祐的眼里是很不舒服的,当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时,槟城被促应列入中央关税区后,自由港的地位便受到挑战。到了1967年已有多项货品不再免税,且明显地表现出自由港消失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这对坚持岛民情意结的槟岛人民来说是十分不心甘情愿的,他们的怨气也就发泄在联盟政府的身上,更指责州政府未力保槟岛自由港的地位。
在这方面,早在1964年时,中央已敦促槟州政府大力发展工业,以取代将被蚕食的自由港,只是州政府的进程十分缓慢,竟然无法催生工业的发展,反而被远远抛在后头。根据资料显示,到了1969年,槟州比较像样的工厂只有15间,制造2407个就业机会,根本无法弥补因自由港消失,转口贸易停滞导致17%的劳动人口失业的严重现象。正因为这样,槟城人民在思变下也就造就林苍祐代替王保尼(民政党上台执政,联盟下台)成为槟州第二任首席部长。但林苍祐不以“岛民情意结”治州,他不提恢复自由港,而是决心推动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林苍祐决心要实现兴建大桥的美梦,且把它列为第一个梦。虽然这个梦曾与光大的发展相辅相行和相提并论,但还是以大桥为重,因为只有大桥可以衔接槟威两地的人民,而不再有“一等和二等公民”之分。很显然的,林苍祐要用大桥来“化解和消弭“岛民情意结”“,让两地人民平等来往,不再存有一州两制。
于是我们看到林苍祐很努力地推动大桥的完工。由于是他在任期内完工(1985年),因此一说起槟城大桥,人们会翘起拇指赞林苍祐的高瞻远瞩,把两个隔开的土地连了起来。就这样,林苍祐的英名与槟城大桥长存在人们的心中。
来到许子根(1990年起担任首席部长,直到2008年)的时代,他也希望有个代表作留下永恒。虽然在1995年大选胜利后有向马哈迪首相提出要第二大桥,但因为日本方面提供的全钢骨水泥大桥造价太高,不符马方愿望;再说,当年第一大桥的流通量未达饱和点,也就放缓进行。接着在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整个计划也就被搁浅了。直到2003年阿都拉出任首相后,才在许子根配合下,重新启动第二大桥计划。这一回是阿都拉找温家宝合作,并获得中方提供8亿美元的贷款。在一拍即合下,第二大桥乃在2006年举行动土礼。
眼看这第二大桥有望成为许子根的代表作之际,未想在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竟把民政党的大本营给淹没了,许子根后来转任中央部长,但已不主管第二大桥了。这就是说,第二大桥又兜兜转转了8年才告落成通车,但已是许子根下台六年之后。无论如何,它毕竟是许子根的梦的落实,只是遗憾未列为许子根代表作。
就在第二大桥在施工和行将完成时,第四任首席部长林冠英在2013年大选前提出“两岸三通—槟城”的大计划,以图一劳永逸解决交通阻塞问题。这个计划初期估计耗资63亿元,间中有一条海底隧道从新关仔角到北海峇眼亚占,全长大概12公里。一旦10年后落成,又意味着槟城两地有三道衔接的通道,更可以把联邦内陆和槟城绑在一起,从而彻底地让“岛民情意结”消失,这对缔造一个马来西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林冠英的计划有争议性,但综观未来的走向,第三条通道和三个主要外环公路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把槟城打造成世界旅游中心点;如果要让槟城成为世界的电子工业中心基地,那么林冠英的第三个梦将会与林苍祐及许子根的梦连成一道,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也许是槟城人民追逐的梦,我们称之为“三个槟城梦”。

刊登于2014年3月6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