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8.14

民联的未来•未来的民联 (直挂云帆)

马来西亚的反对党曾有过合作,但都不成功,唯有到了308政治海啸(2008年)后才意外地惊见反对党阵线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完全是始料未及的。
在此之前,反对党的合作始于1959年的大选,这一年反对党并没有全线地团结成阵线,只是劳工党及人民党组成社会主义阵线(社阵)(1957年)。这两个标榜左翼的政党基本上是华巫政党联手的开端,因为以思想意识作为合作的基础也就抬出社会主义的政策准备与走资本主义的右翼政党(联盟)相抗衡。
这一仗回教党在东海岸(吉兰丹和登嘉楼大有斩获,起而执政);社阵则在城市取得席位,也在一些市议会取得执政权。换句话说,伊党和社阵已在反对党阵营中崛起。
然而到了1961年因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虽然一方面促成社会主义政党跨国界组成五邦社会主义阵线(马来亚、新加坡、北婆沙巴、砂拉越及汶莱),但昙花一现,不久即被打压,无法形成巨大压力集团。
即使在1964年时,左翼的社阵有所扩大,增加了国民议会党一个成员,但大选失利后,国民议会党沉静下来,劳工党与人民党的合作也在1967年分道扬镳,一度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阵线不见了。
自此之后,反对党无从合作,也只有到了1969年的大选,在左翼的劳工党“杯葛”大选下才见反对党有了松弛的合作,既没有合作宣言,也不组成阵线,而是各自上阵(伊党并未参与这样的合作)。这当中有民主行动党(1966年)、民政党(1968年)、人民进步党(1953年)及人民党(1955年)商谈议席的安排与分配,结果取得显赫的战果。行动党跃居成最大反对党(13国席),民政党大唱丰收(执政槟州,拥8国席)、人民进步党大跃进(在吡州崛起)。然而选后不是反对党大团结,恰恰相反,因多数反对党被巫统(联盟)收编,参加了国阵(1974年),反对党只剩下行动党及砂国民党一对难兄难弟。
在这之后,行动党自行发展成华印社会的反对党旗手,其他反对党都靠边站,包括陈志勤的社会正义党(社正党)、范俊登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社民党)乃至人民党,所谓反对党阵线已不存在了。
到了1990年才又见反对党阵线的显现,这一回是由巫统分裂出来的46精神党(由东姑拉沙里率领)分别与伊党和行动党组成回教团结力量及人民团结力量,一时声势浩大震撼国阵的执政根基。未想结果是益了伊党,在吉兰丹重夺回州政权;也壮大了行动党(只差3席即起而执政槟州),46精神党变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政党。在无心恋栈下,46精神党已不再领导1995年的大选,更在1996年解散回归巫统,反对党阵线又再一次消失,所谓的鼓吹两线制变成空雷不雨。
直到1998年安华被革职后,我们又再看到安华跨越东姑拉沙里直接组成四党联盟(公正党、行动党、伊党及人民党),可惜在华社不能谅解下,行动党在1999年大选蒙受严重打击,连同林吉祥与卡巴星都落选,反而是伊党一枝独秀拿下两个州政府(吉兰丹与登嘉楼),并拥有27个国席。公正党也像当年的46精神党收获有限。
正因为伊党的自我膨胀,全面鼓吹回教国,导致行动党在2001年离开反对党组成的“替代阵线”。这意味着反对党合作是“短命与不长久”的。
可是任谁都没有想到反对党也会有春天。在2008年的大选一个新的时代终于降临。反对党夺得5个州政权;国会议员三级跳增至82席(全部222席)。在稍纵即逝的时机下,安华用一周的时间组成了民联,将三个反对党(公正党、行动党及伊党)紧紧拢在一起;而公正党也争得了雪州的执政权(当年雪州公正党有15席,行动党13席及回教党8席,共有36席起而执政,巫统18席及马华2席)。
毫无悬念的,安华推举了具有领导大企业经验的卡立依布拉欣出任州务大臣。卡立在执政期间也被认为带出了政绩,因而在2013年大选时民联更是大突破,但席位数目有所调整,行动党与伊党各持15席,公正党14席,合共44席再度执政,国阵(巫统)只剩下12席。
在这种情形下,卡立的蝉联也是意料中事,但在这之后卡立被党认为踌躇满志,忽略了政治的冲击而使民联政府显得被动;尤其是雪州宗教局的行动也引发争议,包括制水及水供的问题给民联带来难以评估的压力和不利;再加上卡立的执政方式已被认为越来越脱离党的意愿和方向,也就促发党内要求更换大臣的呼声。这个呼声从去年大选后阿兹敏发难开始,他认为卡立已失去公信要求换人,但在安华等人不认为有大问题下,终于压下党内的分歧。
可是来到今年正月,安华越见走势不对劲,雪州政府不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转为暧昧,而且大臣也与党越走越远。公正党认为他并未向党汇报和商议重大事项,给民联制造了不安与事端;尤其在宗教课题上,已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地步。本来这个人选是安华,安华显然不是为担任大臣而斗争的,他的目标是中央政权。因此对于308后出现的两线制展露了“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安华也是凭藉这一点而不断促请三党以和为贵。当来到卡立出现问题时,就逼使安华不得不出马,因而有了“加影行动”。讵料人算不如天算,安华失去参选的资格,改换其夫人上阵。但在胜出后,旺阿兹莎对卡立的威胁已大大减少,如果是安华本人,相信问题不会僵到今日。
现在旺阿兹莎未得到伊党的支持,转而支持卡立,与安华唱反调,暴露了两党的矛盾已扩大,伊党内正有一股力量将伊党从民联中拔出,也就借卡立事件燃烧一把火。
一旦伊党决定与公正党对峙,意味着民联的分裂与瓦解,这是当下卡立坚持不辞职(他已被开除党籍)的背后因素。
如果卡立得到伊党15人支持,再加上巫统12席,也不过27席,除非卡立能争取到公正党3人以上支持他,使之成为30席对26席,以勉强续当大臣,但也不稳定。因此极大可能的后果是重新大选,这样一来,也意味着原来的民联已没有未来,执政的梦也离现实越来越远了。反过来的未来的民联只能勉强形成两党联手,除非公正党能取代伊党的地位而壮大,否则未来的民联是黯淡的。真没想到,不过是6年的光景,民联竟因理念与政见之不同而分道扬镳,这是2014年马来西亚政坛的“小地震”。其结果将考验缺角的民联是否还有未来?难道失败是反对党的周期率?
刊登于2014年8月14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