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8.16

伊甸园浮沉记

月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著名的西餐厅关着大门,下来的几天也没开市营业。接着不久,工人将招牌拆下,连大大的1964的字眼也拿掉了。
这间西餐厅就座落在哈登巷,店名是伊甸西餐馆(EDEN RESTAURANT)。我在很久以前就光顾这家名店。在70年代和80年代乃至到了90年代,因为生意出奇的好,也就将店面扩大,一间不够应食客,就先将楼上也改成餐;然后又再扩充多一间。
我也记得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客要进入这家餐厅用餐,也是得排队的。为了让顾客能有耐心在外边等,主人就在五脚基的地方摆了椅子。
即便需要排队等候,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等。因为用餐的人都认为它的西餐相当不错。更有外地人包括游客也慕名而来。
由于生意特好,老后来也在峇都宜海边开了一间很大的“伊甸海鲜园”,同样是高朋满座。
凡是吃过伊甸西餐的人都会颊齿留香而会再次的光顾。
我曾经尝试问过在餐厅服务的员工,为何生意这么好,不多开几间,好让客人不必等候,即可享受美味佳肴。他们说,顾客的心理是越热闹的地方越爱去,当他们看见有人家可在外面等候,不到其他餐厅用餐,也就成为“等候一族”了。
正如当下我们看见槟岛有几间较著名的印度餐和马来餐,几乎天都是排队餐的。这和昔日的伊甸园没有两样。
后来市区伊甸餐馆的人比较少了,也不需要再排队就可直接入座。这种情况在千年后开始的,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人开了西餐厅,而且连小贩中心也卖起西餐来,价格当然比卖西餐的食店便宜。换句话说,西餐普及化下,竞争就十分激烈。老字的伊甸西餐馆最终逃不过关门大吉的厄运。我在过去的10年,也不忘定期顾这间令人怀念的餐厅,主要是因为环境舒适,空调足够;更难得的是它被认为菜式多样化而且也美味可口
我曾经问过政府部门的官员,竟在槟岛有多少间咖啡店,又有多少档小贩?对方答不上来,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在官方的记录上,槟岛有被记录的小贩只2000家,这真是滑下之大稽。如果说万家或还能接受,这也说明了官方的记录有严重的缺陷,而且没有认真地进行统计和强制性的注册,以致没有人知道槟城共有多少家小贩?尤其是在2008年乔治市“登陆”世界文化遗产地位后,已见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从过去的每年3百万人次,到今天的600万人次,反映出槟城已成为旅游圣地,也直接助长熟食生意逢勃发展。槟城之所以被誉为“美食堂”或“小食天堂”都当之无愧的。
许许多多的游客的到来,应该是食的行业最受落。但令我们不解的是为何已具有50年历史的伊甸餐馆在旅游业兴旺下却沉沦了
除了反映出小食行业不胜收外,也让老牌公司感到压力重重,客人总是追求新鲜的设计和多元文化菜肴。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因为对这间餐厅有“感情”,对它的消失感到失落和无奈。相信曾经顾这间餐馆的顾客,都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似乎说明了,当时代在变化的时刻,谁赶不上潮流,也只好靠边站了,伊甸园也没有例外

刊登于2016年8月22日《号外周报》第80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