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1.17

伊斯兰党两头不到岸?(跃马扬鞭)

一项由公正党副主席拉菲兹所资助的Invoke组织在进行“民调”后,得出下列的推测性“结论”。
(一)希盟与团结党能赢得126个国会议席,国阵得96席,而伊斯兰党全军覆没。
这是设定第一次投票的选民投给希盟及团结党,而华裔的支持度维持在第13届大选的水平;同时伊党的38%支持者会投选希盟与团结党。
(二)国阵会赢得130席,希盟与团结党只获得92席,伊党则归零席。
这是指仅有华裔选民维持第13届的支持率(对反对党),但投票不见踊跃;而伊党支持者坚决不投给希盟与团结党。
上述的两种结果对伊党都是不利的,当然这只是亲拉菲兹组织所作的“民调”,不能算是完全“中立”的。但从其自去年1225日至今年117日之间的电话访问竟有836万人看来,其数目是非常惊人的,前后也只有24天,显得不可思议。其中有104340人同意接受访问,但其结果也不能视为“客观的民调”。只是至今为止,尚未有任何组织作过如此庞大的民调,因此它或有一些参考价值。
Invoke的策略主任柯肖恩说,由于民调是以马来语进行,华裔比较不那么支持,也会认为是国阵在探测“民心”。
  不过拉菲兹指出,就算出现三角战,41%受访者会投给国阵,24%会投给希盟与团结党,21%会投给伊党,另有14%表示不会投票。这意味着如果反对党(希盟、团结党及伊党)合起来共有45%的支持率,而国阵维持在41%,则反对党有望起而执政。
因此很明显的,拉菲兹所说的“民调”其目的是希望伊党能“悬崖勒马”,回到反对党阵营,因为三角战对伊党没有好处,更可能一无所存。
虽然一般上人们都不相信伊党在来届大选时会全遭没顶,但回顾过去却有史可查。例如在1955年的普选(独立前的半数议员选举),被看好的国家党在拿督翁的领导下将会取得胜利组成自治邦政府,且出任马来西亚联合邦首席部长(拿督翁原本是巫统的创党人,于1946年领导这个政党与英国谈判从自治到独立的流程与条件。但在1951年时,拿督翁突离开巫统,另组国家党,与联盟(巫统)对抗。当时拿督翁还是英殖民地的“内政部长。结果联盟在52席中赢得51席,另一席归伊党。参加38席的国家党则全部铩羽而归,包括拿督翁也落选。这就是说,拿督翁的国家党正在下沉,东姑领导的联盟(巫统、马华与国大党)取得大捷,他在1957年领导国家独立出任开国首相。
此后在1969年大选后爆发的“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也改变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于1970年接任首相位的敦拉萨在1972年将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收编,组成联合政府;更在1974年组成国阵,将相关反对党拢在一个大家庭中。
虽然伊斯兰党在1977年被扫出国阵后,一连三届的大选(1978年、1982年及1986年)都吃尽苦头,不但失掉丹州政权,而且州议席最低落实时只剩两席;国会则只剩1席,但在1990年大选时又再翻盘;那一年在东姑拉沙里的46精神党的协助下,伊党取得佳绩,夺回丹州政权。如果伊党还是单打独斗,预料它还是依然故我。
遗憾的是,伊党并不吸取教训,对1999年的辉煌战绩,2008年的政治海啸及2013年的华人海啸所取得的成果却没有感谢友党的守望相助,反而认为是伊党宗教路线的胜利。因此在2015年时,伊党决定摆脱安华阴影,朝向回教国迈进,结果反对党阵营分裂,一个新的组合又及快形成新的集团(希盟+土团党),但已没有伊党的影子了。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伊党不惜拿“回教刑法”押上党的未来。这种执意以政治宗教化的战略来指导党的方向已使它孤立于反对党群中,也与巫统的关系若即若离,未有明朗的合作模式。
如果伊党无法与巫统或希盟合作(现在看来情况确实如此)决意进行三角战,那么其结果不论是国阵或反对党执政,伊斯兰党将会为其宗教的坚持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两头不到岸。这也是公正党及团结党为伊党“打脉”的可能结局。因此前车之鉴焉能不回头看?否则前景一片迷茫。

刊登于2017年1月23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