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以槟城来说,它是民主的带路人,也是选举之母,因为马来西亚的第一次选举从槟城开始,而后推广至全国,说它是民主的摇篮也不为过。
这一年(1951年)的选举只选9名市议员,另6名由参政司(相等于英国驻槟城总督)委任。选举结果是林苍祐的急进党胜了6席,而巫统、劳工党及独立人士各1席。
当槟城开头取得“成功”后,便在1952年刺激英政府在吉隆坡也举行市议会选举。结果马华赢得6席、巫统3席及独立人士1席;而拿督翁领导的独立党(他原是巫统(1946)创办人,于1951年脱离巫统另组独立党)只得2席。这也促成马华与巫统进一步的合作。在商议后于1954年将国大党招进,三党代表三大民族组成“联盟”。
1955年的全国普选和各州普选(独立前的选举)虽然未触及政权的改变,但也预示着议席占多数的一方将组成自治邦政府,一旦独立就由控制议会的一方组成内阁。
因此这一年的选举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到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的未来命运和政治格局。当年只有两大集团在争夺领导权,它们是联盟和拿督翁的国家党(在1954年用以取代独立党)。
这次普选只选52名联邦立法议员,另外46名议员是由英国钦差大臣委任的。结果联盟大胜夺下51席,回教党只得1席,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这意味着拿督翁要成为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已告梦碎,反而是东姑阿都拉曼从中涌现,成为自治邦的首席部长。两年后马来西亚获得独立,东姑顺理成章出任首届首相。
同样的,也是在1955年,槟州也有一场普选,但只选出14名,另10名由参政司委任。在林苍祐率领联盟之下,全数14名候选人中选为州议员,也包括林苍祐在内。
换句话说,从那年开始槟州已是联盟天下;但也是从一开始在执政的联盟党内(1954年三党合作),马华的议员始终占少数。例如1955年的议席,其中巫统占7席、马华占5席,而国大党占2席。
虽然如此,联盟主席东姑依据英国人的意愿由马来人掌握中央政权外,也同意首席部长一职就由马华议员担任。虽然马华在州议会内非最多议员的政党。于是槟城的王保尼获林苍祐推荐出任首席部长
自此之后,按约定俗成的安排,槟州历届大选仍然归由华人出任首席部长。例如在1959年的大选(当时州选与国选的日期分开),联盟仍然赢得执政权,但马华议员数目未比巫统多。当年巫统在槟州议会占有11席、马华6席及国大党1席;而反对党的社阵则拥有7席,马华的王保尼继续担任首席部长。
1958年林苍祐赢得马华总会长职位后锐意改变马华,更暗中策划希望巫统兼联盟主席东姑能接受马华要求分配1/3国席,即40席左右(当时国会共有104席)。
讵料请求被拒,东姑与林苍祐翻脸,导致后者大权旁落,东姑另寻陈修信合作。林苍祐改革马华失败,在1959年辞卸总会长职,更在1960年退出马华公会。
1961年,林苍祐在芙蓉与陈世英及郭开东合组民主联合党(UDP),一下子就拥有芙蓉市议会的控制权。
1964年的大选,因涉及印尼与大马对抗(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即与马来西亚断交,时有发生冲突事件)。
虽然在局势不靖的情形下,左翼的社阵也推出政治口号,要夺取槟州政权。未想选民因对印尼有所担心,或通过武力迫使马来西亚人民屈服,接受加入大印度尼西亚联邦(印尼的排华运动总是让海外华人坐立不安)。
大选的结果是联盟大胜,总共有123席(总数是154席),其中马华有27席(派出33人角逐),成绩比1959年好(这一年马华参选31席,有19人中选)。
因为新加坡已加入马来西亚,故人民行动党在国会分得13席,新加坡社阵分得3席,俱被东姑安排到反对党席上,而大马社阵只赢得2席、民主联合党(林苍祐)只赢得1席、人民进步党2席及回教党9席。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李光耀领导的反对党阵线“团总”也无疾而终。
改变最大是在1969年的大选(因为劳工党杯葛大选,抗议诸多领袖被逮捕)。这一年林苍祐另组民政党;蒂凡那另组民主行动党;而人民进步党也在吡叻大有斩获。最明显的是槟州改朝换代,雪吡两州因联盟的席位未过半数,暂时陷入“悬峙”阶段,直到“513”事件爆发后,整个局势才急转直下,逐渐安定下来。
反对党在这场选举中大有斩获,但马华只赢得13席(与新崛起的民主行动党有相同议席),而巫统也只胜51席,需要靠东马的沙砂两州议席支持(共有29席),才能组成中央政府。
接着下来林吉祥在1986年开展丹绒一役、1990年开展丹绒二役及1995年开展丹绒三役之战,目的是要拿下槟州政府。
不料在1990年林吉祥打败林苍祐后,又未能执政,也就放眼在下一届改朝换代。
1995年的大选,取代林苍祐而成为首席部长的许子根面对林吉祥的“王对王”决战,后者先是满怀信心可以拿下槟城。可是事与愿违,林吉祥栽了筋斗,输掉州议席。行动党在槟州也输剩1席,改朝换代成了他的恶梦。
接下来1999年及2004年的大选,行动党在彷徨中斗争。不幸的是,林吉祥及卡巴星首次落选国席(1999年),而行动党在槟州只得1个州议席。
直到2008年的大选,才引爆了政治海啸,反对党在安华领导下,一举拿下5个州政权,更在国会内拥有82名国会议员对国阵的140名国会议员。
这股反风也在2013年继续吹袭,因而又有了“华人海啸”字眼的出现。这一回马华民政及人联党进一步受重创,行动党拥有前所未有的37名国会议员。整体而言,公正党也有收获,取胜31席,伊斯兰党也保持23席。但在2015年后政局又为之一变,这一变又令人眼花缭乱。
预想不到的是,伊斯兰党又再闹分裂,并与其他反对党“断交”或“不交”。结果涌现出从伊斯兰党分裂出来的诚信党,及2016年马哈迪及慕尤丁成立的土著团结党。另一边仍然是国阵旗号对上了以马哈迪为首的“希盟”,双方正踏足马力短兵相接,鹿死谁手,有待分晓。
刊登于2018年4月1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