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8.18

马中关系进入微妙时期 —评马哈迪重访“唐山”


马来西亚于今年50959日)变天后,首次出现政党轮替的奇迹。这意味着处于在野党地位的“统帅”马哈迪再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步入政坛,宣誓就任第七任马来西亚首相。除了创造两度拜相的纪录外,马哈迪也以93岁高龄重新统治这个国家,是神话中的神话。
但在“改朝换代”后,第一个对华的冲击就是马哈迪对中资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喊停。很多人不解其意,也不知道是新政另有隐情或有议程,因为这意味着马中融洽的关系将因这突如其来的“喊停”或“重检”而被“僵住”了。对于今后的马中关系的演变也有待重新评估了。
毕竟马来西亚是不能忽视今日中国在政经文化教育及科技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也与马来西亚成了休戚相关的友好国家。2016年的马中两国在甲海峡的军演说明了两国已发展到军事上的合作,这是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印证了两国在相关课题上找到了共识。如果因为新政与中国关系疏远,冲击很快就会显现出来。若能通过互访来协调和化解其中的症结或疑问就能使到两国关系纳回正轨。
其实马中关系的大变动始于七十年代。当1969年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后,敦拉萨便取代东姑出任第二任首相(1970-1976)。他为树立一个新形象。首先他推动华东南亚为非核、和平与中立的地带。因而马来西亚在1972年与东欧国家及苏联建立邦交,作为扭转外交政策的第一个“实体”。
其次,在审时度势下,敦拉萨通过他的智库研究对中国的新政策,但这边卡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马共的存在和在山区活动的同时要不要与中国建立邦交?
恰好在1972年毛泽东主席邀请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目的就是要转动这个世界朝向北京而不再是台湾。
而美国之所以愿意与中国友好是希望毛泽东能摆开苏联的控制,而成为第三方,不再是中苏联手抗美国。为了迎合中国的改变,美国不再阻扰中国加入联合国取代台湾的地位。
1974年敦拉萨就是在这背景下访问中国的,他决心先拔头筹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非共国家,但又担心马共的持续斗争,无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敦拉萨在会晤毛泽东时,共有八次讯问毛泽东对马共的态度和立场。毛泽东回答说:这是党对党的关系,而非国与国的关系,这两者是有区分的。
虽然敦拉萨得到的答案是预料中事,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与周恩来签署建交联合公报。
果然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期,马共已接到指示以停止马共的“革命之声”电台在湖南作为播报基地,进而要求马共将之转移到马泰边境。
随着197699日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未及一个月,中南海发生巨变,“四人帮”被以华国锋为首的当权派一举逮捕,也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年代,邓小平的复出和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也真的在40年来将整个中国改天换地而呈现新的气象(1978-2018)。马来西亚免不了受到影响。
到了马哈迪担任首相后(1981-2003),马中关系确实有意外的进展。如果说敦拉萨是马中重塑关系的牵头人,那么马哈迪就是完善马中关系的关键人物。
这是指198912月,马共经过41年的武装斗争后,终于在五次的谈判中取得丰硕的成果,马政府及泰政府与马共达成合艾和平协议,一劳永逸地解决森林游击战。这意味着马共放弃武装斗争,走出森林重返各自的国家。马中关系有了更大的开放。
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亚洲各国,马哈迪倡议开展“东盟加中日韩(10+3)东亚区域合作”正符合中国走向国际的目标之一。在这方面,中方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以稳住亚洲各国的币值。这对当时贬值40%的马币(兑美元)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马币如再滑落,国家经济可能瘫痪。
因为中国的积极介入,在2000年时马中双边贸易已突破80亿美元,而在2009年时跃升至519亿美元。
但也在这一年,中国首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它取代了新加坡的地位。在东盟十国中,马来西亚独占鳖头,占东盟国家的40%
转入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汶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六个成员国间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换句话说,中国关税将从9.8%降至0.1%,而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另外四个成员国(越南、寮国、柬埔寨及缅甸)将在2015年步入零关税时代。
根据统计,马中在2010年的贸易总额又有新的数字,高达742.15亿美元。在这之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238.06亿美元;而自马来西亚进口创下504.10亿美元的高峰,以致中方贸易逆差高达266.04亿美元(根据中方的统计记录)。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在2013年时,两国贸易额首次破了1千亿美元,其中马方的顺差是266.04亿美元,但要在2017年达致1600亿美元仍无法做到,因为2017年只达到960亿美元。
在旅游业方面,自从槟城和马六甲于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从四面八方到来马来西亚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加;尤其是中国旅客更是及快加入这一热潮。根据中国方面的消息,在2006年时,有53万人次访问马来西亚;在2011年时,首次超逾100万人次;下来2012年破120万人次;2013年则冲过150万人次;2014年因受马航事件的影响,来马的中国游客减少,及后在2015年又提升至164万人次。
根据中国使馆方面透露,在2016年时,来马的中国游客已飙升至260万人次;更有业界估计在2018年会创下300万人次的新纪录。此外,中国也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承包工程市场之一。1996年中国在马来西亚承包的工程为1.6亿美元;1997年提升至2.7亿美元;而在1998年则降至1.6亿美元,因为在那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冲击亚洲国家。
但到了2002年,又恢复到1.3亿美元的工程;2003年增加到2.3亿美元。到了2006年再增至4.3亿美元。在2007年及2008年分别高达6.5亿美元和7.6亿美元。
贸易额成长的同时,马中又有了工商业投资。例如在1984年,马来西亚有了在中国可记录的投资额。从1984年到1992年间,马来西亚在中国的实际投资为4797万美元。及后又有所增加,比如在1995年,投资额达2.59亿美元。
到了2008年,马来西亚在中国投资项目有4451个,实际投资金额为49.28亿美元,所投资的项目包括机械制造、电力开发、橡胶、食品加工、家具及饲料等。后来再扩大到电子零件、金融、保险及商业零售等。其中两大项目是金狮集团的百盛百货集团及郭鹤年承办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虽然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较晚,但在2013年后则迅速成长,其中的原因是很明显的。
2001年及2004年时,华为和中兴在马来西亚电信业作出投资。在2008年,中国吉利集团在马来西亚汽车制造业领域中作出投资。
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的投资重点。在2015年的记录中,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增长超过10倍,已累积超过33.8亿美元,领先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
根据世界银行和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0-2016年,中国国企在马来西亚的建造和投资项目高达356亿美元。
另外彭博社又报道,在2017年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贡献了马来西亚全部外资140亿美元的7%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对中国在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投资达到48亿令吉,而在2010年时,仅有6亿令吉。中国首次成为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最大投资国,占马来西亚同期获准的外商投资总额的17.4%,共33个项目。
综合所述,从2010-2016年,中国累积对马来西亚投资182亿令吉,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全部282个获得审批的中国制造业项目中,总价值140亿令吉的197个项目已经落实,也制造了30341个就业机会。
中国之所以特别重视马来西亚的战略地位是因为在亚洲国家中,与中国非友好的国家有印度、日本、越南和新加坡;印尼的态度则不大明显。因此选择马来西亚不仅可防御一些亲美国家的包围,而且也能够确保马六甲海峡航道的安全(每天有10万艘油船经过,中国占了80%,它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命脉”之一)。
但为什么马哈迪会对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抱怀疑态度?主要是一马公司丑闻于2015年爆开后,这间公司又与中国公司进行买卖。
根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员尤索夫伊萨所说,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增加,马来西亚也包括在内。然而真正引起马来西亚国内对中国投资点的是Edra下属的电力资产出售给中国广核集团(CGN)。这宗交易在201511月完成。
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将旗下的Edra子公司整体售给中国广核集团,后者付出98.3亿令吉(23亿美元)的股权价值,承担Edra经营业务的所有相关债务和现金。
抑有进者,在一马发展公司出现争议性之际,前首相纳吉在2016年也把一马发展公司带进参与了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项目。
犹记得在2016年时,当彭博社引述碧桂园在柔佛依斯干达区建造1千亿元的森林城市后,将会有约70万外国人有机会移入马来西亚,而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对此马哈迪的反应是这等于把国家的土地和房屋权让给外国人,也会造成外国人大量涌入居住(总计要建30万套房子)。他的担心也打击了碧桂园的销售计划。根据了解,碧桂园是中国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在广州)。原本是计划从头到尾耗资1000亿美元(合约6300亿人民币)开发森林城市,地点在位于柔佛的依斯干达区,距离新加坡只有2公里之遥,面积60英亩,内有四座岛屿组成。在2016年的报告中显示销售成绩十分理想,共卖出127亿元。后查知是万余名员工每人要买一套,先缴交2万元定金。因此实际收入不是这个数字。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2017年时,中国人想利用买房将存在国内的资金外移,却被中国政府卡住了,怀疑内中有不法的资金转移。就这样在“走出去”的政策下,中国发现有巨大的资金流向海外,约3.8亿美元(过去10年,从20072017年),严重地影响森林城市的进度。
 与此同时,中国公司也看准在马六甲兴建一座“皇京港”,约耗资300亿人民币。因为保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等于保护中国石油供应不会中断(从中东运入南中国海)。不过据交长透露有关计划尚未动工,也不知原因何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年3月,有50名多数来自中国的业主到新山房屋仲裁庭投诉发展商碧桂园承诺售予的产业“货不对版”,不但环境质量差,设计有误,而且公用设施不安全。
就是因为未达标,这些业主(中国人占50%,新加坡人占30%及马来西亚人占19%)与屋主代表会商议没有结果,但碧桂园金海湾私人有限公司(GDB)发文告说会解决购屋者投诉的问题。如何解决?尚未有方案。
由于碧桂园属于中国私人企业投资(属于杨国强的企业),政府未能插手,但也停止了海外项目的销售。可是另外涉及马政府的大型计划就在马哈迪上任后不久,马上腰斩其中三大项目,其一是东铁计划(ECRL)(从巴生港一直延伸到吉兰丹的道北),由中国贷款500亿令吉,利息好像是3.25%,可在落成7年后才开始分期付款。后来政府折算一下,总开支要810亿令吉,但它能提供服务的回收未与实际成本接头,也就是被认为付出多,获益少。
其二是正谈得火热的隆新高铁工程,马新已签署了合约,似乎中国有份参与,但总造价是1100亿令吉。马方说这只是将隆新的旅程缩短成90分钟。若与飞机比较,虽麻烦些,票价高些,但耗时相差不多。因此又是被“归纳”为不划算的大工程。
本来马方是说终止此计划,可能要作出赔偿5亿元予新加坡,后来又改成“未放弃,在检讨中”。
其三的项目是指位于沙巴的天然气管道项目(TSGP),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而由马来西亚政府作担保。有关计划是敷设三条海底通管,耗资94亿令吉,但马方说已付出83亿令吉工程款项,却只完成13%的工程。
如果按照马方将相关的计划“冷冻”,则马方将减少逾2千亿令吉的基建开支,也不必负债那么多,但真正的内情又如何呢?另一方面,中国从2016年起加紧对马来西亚的合作也是有其议程的,主要是“切开”东盟国家加入反华的阵线,而马来西亚的战略位置正好对各方都起着制衡作用,才引发中国大手笔在马方进行投资。
至于在市中心的敦拉萨国际贸易中西大楼(TRXC)是属于财政部的独资子公司,它已经将所拥有的土地售予国内外公司,包括Mulia Property Development、汇丰银行(HSBC)、艾芬银行(Affin Bank)、朝圣基金及WCTIJM怡保工程。这座楼高106层的国际贸易中西大楼为Mulia公司所有,是属于中国建筑公司承建,但没有股份参与。
由此可见,马中的错综复杂关系似乎是“剪不断,理还乱”。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太多;尤其是合约的签署和银行的贷款。
如果连中美的贸易战也连带其中,则中国被迫下调人民币汇率10%有余来应对美国对华入口获得高征税,也会影响中国向马来西亚的进口货量和放缓对马的大投资计划。美国对华的贸易战目的是要拉近两国的差距。换句话说,要将中方的2000亿美元转进美方的45000亿美元的负债表,以下降到25000亿美元左右。
美国认为,征高税可使中方屈服;中方认为这是一场“持久战”,胜负未定。
就此而言,过去七度访中国的马哈迪又要在817日访华五天(第八度访华),要解决的问题也实在太多和太重要了,但不能因为怕负债而放弃发展。
毕竟在国际事务中,平衡与制衡是最好的处方,一旦厘清一马公司与中国公司的关系后,两国之间就应该在更健康的基础上开展双赢的合作。
刊登于2018年8月15、16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