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8.19

从爪夷文想到繁体字


《光华日报》的“光华网”进行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在22千人参与的民调中,有94%(即2万人)反对从明年开始,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内附上6页的爪夷文供学生学习“书法的艺术”,而只有6%(即1200人)支持这项新措施。
其实这种结论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时下华人社会的一种普遍想法,因为孩子已需要从一开始就学马来文和英文,如果是华校生还要多读华语华文,为什么还要再学爪夷文的艺术?
就我们了解,爪夷文若放在美术课是不恰当的,虽说是一门“艺术”,但也未见过有这类的书法比赛,反而汉字就有书法之美,也经常举办比赛。但书法似乎也不列入美术课,这说明了书法和美术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因为爪夷文只有文字而马来语的发音已是罗马化,因此它的普及自然远不及当下的马来语发音和马来文的书写。
由于用上罗马字母,马来文就和英文一样,并没有所谓文字的艺术。
也因为历史的变化,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汉化文字”也早已变形和自我发展,比如日文的变迁是很明显的,那些脱离了汉字形态的日文,用上片假名的拼音,但一般都不注入日本的书法艺术中,这些“日文书法”只能以汉字来表达。其他如韩文和越南文也莫不如此。
就爪夷文的历史而言,它应该像中国历史中的文言文,较为适合在大学推行,而不需要给小学生增加压力。
既然谈到爪夷文,我们自然也想到中国文字的变化历史和语言的多样化,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和语文的作用和其扮演的角色。
中华文化一般上被形容有5000年的历史,也就从三皇五帝开始;尤其是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到夏朝的成立,而到了秦始皇时代文字才归趋统一。从这一点来看,不论是秦始皇实行的政策过于独裁或失当,他统一汉字直到今天确实是了不起的“壮举”。也因为他的“一统天下”,才有了“一统文字”。这个一统从此奠定了汉字只有一种书法,其他省份的语言虽有不同,但文字是一样的(除了极少数的地区用方言制造文字外,但不流行)。
汉字的发展是由繁到简的,例如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出现,都是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这当中的漫长过程,我们看到了:其一,历朝历代的语文有不同的使用,但都没有改变汉文字和汉文化。
其二,让文字变得大众化和平民化,也就是将文言文转成白话文,使民众得以理解和提高思想认识。
其三,汉字本身笔画繁杂,有简化的必要,否则将会成为古文化和化石文化。这样一来,汉字的简化也在后来成为政治大课题。
其四是排版由上至下到从左到右的横排,也就是向西方的阅读方法学习。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眼睛由左看到右不容易疲倦,且阅读方便;若眼睛从上看到下会容易疲倦。
可是汉人本身却是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了抗拒和拒绝改变的保守心态,甚至有时开倒车。
1949年,毛泽东解放中国后,就进一步推动汉字的改革和简化,甚至也曾一度想改用罗马拼音将汉文转成拼音法,以方便与世界接轨。
这就是汉语拼音的出现。但后来发现汉文字不能弃,也不可能拉丁化和罗马化,因此简化汉字也就成为了新中国的重要议程。
第一个步骤是成立中国改革协会(1949年)。
第二个步骤是在1956年,中国正式公布统一的简体字。1960年进行了修正,使简体字趋之完善和大众化。
第三步骤是如何将汉字罗马化,但发现汉字自成一格,无法被改变成拼音文字。后来文字的改革也波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1969年新加坡推出汉字简化表,并在1976年接纳中国的简体字表。
马来西亚也在70年代开始研究将汉字简体话,以方便学习。1981年正式出炉与大陆相似的简体字表。
但是香港(当时仍是殖民地)和台湾则拒绝使用简体字,并将简体字形容为“共产文字”。为此港台直到今天还是以繁体字为主,以和中共对着干。
不仅于此,港台依然使用直排法而拒绝横排法。
除此之外,台湾也在各方面去中国化,企图打造一个与中国没有关系的地方。其实不论港台如何拒绝,大陆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震慑的。
回到马来西亚,爪夷文的出现正如将繁体字复活,而反对简体字的推行。
因为时代的车轮已向前开动,不会走回头路。也因此教育部推出的爪夷文是不合时宜的,也对时代的进步产生阻力。为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搁置这一措施,在教育上引进新知识、新科技,迷恋过去有时反而会误了下一代的智慧成长。
刊登于2019年8月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