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2.19

香港选举:反华的新高潮?


香港是个十分独特的地区,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但在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后,便在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取得香港的控制权。从此香港成为英国入侵中国的桥头堡。也同时成为大量华工向东南亚移民的新起点。
19977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便实施一国两制。
在比较上,特首的产生似乎比总督的产生还存在民主的成份,至少选民有得投票选出一人领导香港,而总督则是由英国委任的。但在2008年后,香港政界和学者人士已不满足于“指导式的民主”,而是要求直选特首。就中国立场而言,如果中央没有把好第一关,可能会出现与中共唱反调的特首。于是要求直选特首的呼声也就被认为还不是时候。
按照香港民主派人士的诉求,坚持由政党推出特首候选人,无须先通过筛选。因此中央不能“干预”特首是否是亲中国的或反华的?有人因此指称,为何在殖民地时期这些人不要求总督是民选的,反而在回归后成为民主打先锋?
此外,在特首之下还有个立法议会,共由70名议员组成。当中一半是以功能界别为基础的候选人;另一半则是由政党派出候选人角逐,当然也得先通过筛选的第一关。不过这个立法议会倒不能针对主权、内政、国防和外交等重要事务提出讨论和批评。1985年举行局部选举,1991年部分议员直接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1997年回归后,仍分两个组合选举,但还不能全面直选。
在立法议员之下,又有一个区议会的组织,相等于其他国家的市议会或地方议会。它是在1982年被引进的,如今候选人的参选资格也得由选委会先确定。例如黄之锋的反中和倾港独立场就被否定其参选权。
这个区议员最初是由港督委任的。到了1985年才有局部选举。直到香港回归两年后(1999年),才举行了“一国两制”下的选举。初期仍有委任议员制的存在,因此亲中国的“建制派”取得了各区议会的控制权,反中的民主派则未能发挥较大的作用。直到2008年,全港的区议会发展到18个,总共要选出479名区议员,任期4年。来到2018年时,港府取消所有的委任议席,只保留由乡村间接选出的27个当然议席。
这样一来,在今年的区议会选举中(1124日),几乎所有的参选者都得靠选民手中一票决定输赢,不再有委任议员的存在。
出乎意料之外,今届开票的结果竟是民主派(共有24个政党被归纳为民主派)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总共赢得389席;亲中的建制派(约11个政党的统称)仅保住59席,战绩一落千丈,远远被民主派抛在后头。
这种现象与2015年的区选举结果竟是大相径庭。当年建制派赢得299席(占69.4%);民主派赢得125席(占29.0%)。短短4年间,人心大变,也说明了今年“反送中”条例造成的冲击历久不息。示威行为已从和平游行演变成激进行动,再后来就是发生不受控制的极端与暴力相向。其结果是建制派输得不清不楚。
不过也有人在分析投票倾向后得出的结论是:
1)在总共18个区议会中,有17个归民主派控制。
2)民主派得票约57%;建制派得票约41%,两者相差40万张选票。参与投票选民共294万人,占投票率的71.2%。但得票的百分比与席位的胜负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候选人只要胜对手一票即当选,没有按得票比率分配议席。
但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区议员选举后,中国要如何应对五大诉求?还有美国趁机在中美贸易战进入关键时刻,竟先后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已是公然向中国的权威和底线挑战。
若是美国再进一步介入香港政务,难保不会引起中美的对抗加剧。这也清楚说明以西方为首的美国正力图阻止中国崛起成为政治和经济强国;而中国则是用自身的力量抗拒美国从四面八方涌进的压力和打击。
当下已有人推测美国会利用通过的法案在香港燃起“阿拉伯之春”,从而颠覆了中国的“一国两制”的可行性,并很有可能利用香港作为跳板,向中国进行更大的渗透。这就是香港选举后释放出来的反华新讯息。
刊登于2019年12月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