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9.20

马来西亚成立的背景

后天(916日)是马来西亚成立日,直到今天已经迈入57周年了。

在此时此刻,回顾一下马来西亚的成立背景是与国际时局分不开的。在区域上,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乃至亚洲的一部分;而在56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威胁呢?

所有这一切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1945)后说起(对中国来说,战火已在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时燃起,直到日本投降为止(1945815日),总共抗战14年)。

战后,美苏两大巨国是胜利者,它们瓜分了战乱区的利益,因而有了东西方阵营。西方归美国;东方归苏联。世界因而有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之分。但战后的第一等大事是毛泽东解放了中国,于1949年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诞生,初时只得到不及16个国家的承认。这之中吊诡的是,奉行所谓民主政治的英国也在1950年承认了新中国,但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则一概不与新中国往来,也没有承认新中国。

除了中国之外的第二件大事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这是中美军事力量在朝鲜半岛的直接交锋,直到1953年才停战,结果还是分成南北韩。

至于在战后第三件大事则是越南陷入南北越战争。当法军于1954年在奠道府大败后,它就撤出由美国军力取代(1965年起到1975年的援越抗美战争也是第一次见证美国的失挫)。

从战后看来,越南、寮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及新加坡都存在共党和左翼活动,只是实力各有不同。

除了越南、寮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皆被美国干预外,英国能够管制的是缅甸、西马和东马;而有能力牵制的是印尼、泰国和新加坡。

对此英国在抑制左翼力量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即是通常所用的切断“骨牌理论效应”。

在这方面,英国扮演的角色是阴阳人。一边与新中国有交往;另一边则通过其殖民地,连成反共阵线,更将成千上万的华人(主要指印尼)视为亲共和左翼分子驱回中国。

当时最直接的方案是改变政制,把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改头换面,除了将新加坡切开外,也于1948年成立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新宪制;更于同年6月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以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反共的实体。

即便在这之后,有了1955年的华玲谈判(马新自治政府与马共的和谈,以失败告终),但东姑坚定反共立场,遂使英国放心支持东姑领导马来亚独立(1957831日)。

转入了60年代,东南亚政治又有了一定的变化,英国首先想到的是给东姑更大的权力一举将左翼与亲共势力压下去。

于是在1961年通过东姑透露有意扩大成马来西亚的概念。这投石问路的策略引发巨大的回响;尤其是新加坡的李光耀总理全力支持(1948年的马新分家对新加坡是不利的)。但在东马的沙巴反应平淡,因为那个时候沙巴还没有政党的成立,直到1962年后沙巴人才明白马来西亚是怎么一回事。也因为沙巴不属敏感政治土壤,因此左翼组织无从在沙巴扎根。

反观砂拉越,在50年代已有政治团体在活动,也有地下组织。当1959年人民联合党成立时,其声势之浩大令人侧目。这就是为什么砂拉越也在60年代出现砂共组织,在森林打游击战。

为何英国要赶在1963年落实马来西亚计划,因为它要配合美国的战略捷足先登。当美军在60年代介入越战,一度派兵超过60万名,就是要遏制越共挥军南下的骨牌效应。

另一边则是切断印尼苏卡诺总统的大印尼之梦(把马来亚纳入印尼版图),通过政变与反政变一举推翻苏卡诺政权及它所建构起来的“粉粹马来西亚的基地”(他把马来西亚列为新殖民主义的产物)。因此马来西亚的成立也是为了镇压和瘫痪共产势力(西马的马共、东马的砂共、印尼的志愿军和新加坡的左翼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也安排沙巴和砂拉越与中央政府签署20点及18点备忘录,赋予两州一些特权,但这两个州的民意反映出来的趋势是可以在不分离下保持东西马的各自为政。

例如沙巴当下由民兴党控制,与希盟关系密切,不属中央集团。砂拉越则自成一格,成立政党联盟,取代昔日的国阵。通过独立政体与中央合作,也反映出今日的东马与昔日的东马已有了变化和分化。下来这两个州的选举结果就会告诉我们,它们要的是什么。

 刊登于2020年9月1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