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1.22

新的一年,危机不减

 刚刚送走忐忑不安的2021年,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危机的2022年。

我最近有应创业促进会之邀作了一场专题演讲:《中美若开战,结局如何?》。但言之不尽,在此做一个重要的补充。

我先引述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在202011月份发表的一篇由克里斯托弗莱思(Christopher Layne)撰写的《中美会再打一场大国争霸战吗?美煤:可能性越来越大》的评论文章。

这位历史学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指出,当年德国与英国之间本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后来,双方开始经济脱钩,而导致英德的关系与今天的中美关系竟是如此的相似。

在一战前,德国已在科学技术和海军力量已威胁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前者所实施的政策基本上是与自由主义价值观对立的。因此,当战争爆发时(1914-1918),英国就将这场战争形容为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

作者说,德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和拓展海外殖民地是希望获得国际地位,不是要挑战英国(联合王国)的地位。

另外一位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莱伦(Margaret Macmillan)的结论是:这场战争是一个感到自己优势正在消失的主要全球大国与一个正在崛起中的挑战者发生了冲突。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近因起于匈奥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而引发,但在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1815-1898)所打造的基础下,德国走向工业强国,和英国对立而在后来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2年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梅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金融时报》针对中美潜在的冲突文章中这样说:“在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以《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传世。他认为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斯巴达对雅典实力的增长心生恐惧。”

2017年,艾利森用这一理论和观点出版了《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进一步阐述中美两国目前正处在战争冲突的进程中。他还引用哈佛的另一项研究证明人类在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共有16次是新兴强国与既有强国爆发的冲突,其中有12次引发战争,证诸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

艾利森指出,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家有意取代现有主导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后人也就将此历史事件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也适用于近代的战争(如一战中的英国和德国之较量)。

克里斯托弗·莱恩补充说:就今日来讲,在中美关系上,美国仍有最后的避让机会,在台湾问题以及中国涉及东中国海及南中国海的领土主张上做出真正的妥协,并承诺不干预中国内部事务。

他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真正教训是不能让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妨碍它与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修好。

中国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访美时,也一再否认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他说,我们都应该避免陷入“陷阱”,因为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也没有这种行动的基因。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中国的崛起及不称霸也不掠夺,相信在2050年后中美关系会出现缓和。”

在这里,我们也对林毅夫提出2050年后中美关系的和解是否意味着不会发生世界第三次大战?

如果说美国的“兰德”(Rand)(2016年)的报告曾预测中美开战可能发生在2025年。但时间太短,那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份科幻学说是由北约(Nato)前最高指挥官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ridis)与另一位退役军官亚克曼(Elliot Ackerman)所著,书名是《2034年: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小说》(2034: 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

作者认为中国在稳定香港及好整以暇应对外来突变下,在未来10年内不会出兵。因此2034年是符合中国前进的时间表。届时中国的军力及人工智能(AI)网络等能力已告成熟,足以应对外界挑战,也就对中美开战有所质疑。

另一本书是由中国和美国学者合撰的:《中国:2049年走向世界强国》。这是指到了这一年即离开现在只有28年,中国将进入建国100年而成为现代化先进国家,与在今年刚步入100年党庆的节日相互映辉。

这就与林毅夫说到了2050年,中美关系会和解也是相一致的?

刊登于2022年1月3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