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3.23

李三春的两大绝招

 马华第四任总会长李三春(1935-2023)逝世,终年88岁,可谓福寿全归。

虽然马华历任总会长都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唯有李三春和陈群川是个例外。

李三春因家境清贫,虽考到剑桥文凭后未进入大学,但他的才智和政治战略却是一流的,让许多人难望其项背。

从报章的消息中,我们已得知李三春的奋斗历程,也知悉他先后创造了几个奇迹,包括马华的十大计划,但我要补充的是李三春鲜为人知的两三面。

第一件事是在1959年当选居銮北区国会议员后,身份乃水涨船高,先是当上马青总秘书及联盟的执行秘书(1961年),后升任马青总团长(1962年)(也是在这一年陈修信正式出任马华总会长),而后被委为陈修信的政治秘书(1963年)。在1964年的大选再度胜出后,他出任劳工部政务次长。1969年“513”事件前,他中选昔加末南区国会议员,此时已官拜副特别任务部长。

当林苍祐于1959730日修函辞卸马华总会长时,李三春更是全面倒向陈修信。

陈修信就是因为马华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只赢得13国席,与行动党一样),也就急于招兵买马。其中最积极的是霹雳州的一批专业人士要改革马华,陈修信求之不得,因而在1971年委任林敬益、梁祺祥及钟天权等人重组霹雳州马华联委会,批准林敬益成立“兴汉社”(讨论时事的组织)及干训班(培养接班人),且提供津贴。

在那个时候,李三春尚未进入陈修信的眼帘,陈的心目中只有林敬益。于是在1972年元旦日委任林敬益出任新村事务特别任务部长,一下子越过了李三春。

在当时李三春官至副部长,对林敬益的三级跳很不是味道。

但在同年4月,李三春时来运转,因马华署理总会长许启谟突高骤逝,留下署理主席的空缺,也成为李三春争取的职位。他先后通过曾永森、李孝友向陈修信力荐他出任署理总会长,包括林敬益也被曾永森说服不要争第二把交椅。就这样,李三春顺利上位,成为有实权的第二号人物。

正好在19724月,国阵与人民进步党在霹雳州组成联合政府,引发林敬益派大为不满;尤其是担任霹雳州署理主席的梁祺祥及秘书钟天权强烈反对,结果这两人被陈修信开除。

至于许启谟留下的部长空缺也被李三春幸运拿下,他和林敬益成了陈修信的“双雄”。

但在不久之后,即1972831日,陈修信褫夺林敬益霹雳州联会会主席职,林敬益也就成了一名闲人。

不知是善举或陷阱,李三春在这个时候为转移党内的矛盾,竟然在党内大搞精神革命。有意先发制人的李三春委任林敬益担任主席,委员有李三春、李孝友及曾永森等人。老实说,林敬益一位二毛子被赋予领导华人文化的“儒家思想”的头头,实在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要如何演绎精神革命呢?也只能照来稿宣读。正因为精神革命是个无厘头组织,也制造笑料连篇;尤其是李孝友的从拜金主义到恐怖主义,都不知其所云,难怪林敬益不甘受辱,也挑起了反陈修信的斗争。

既然能挑起马华内部产生反陈修信的斗争,也就在马华内外出现反马华浪潮,林敬益派因而在1973年被陈修信开除党籍。此时在马华党内的李三春派不断独大,他已是坐亚望冠的人物了。

由此可见,在政治上,李三春是高手,林敬益也绝不是他的对手。如果说“精神革命”是一个陷阱,那么林敬益就往“阱里跳”;如果是一种政治手段,倒是高手出招,把“精神革命”与倒陈运动挂在一起,混淆视听。林敬益就输得不清不楚了。

好在林苍祐已为林敬益铺了后路,不然也不知林敬益如何通过民政党东山再起。

第二件事也是鲜有人提及的。话说李三春在1974年登上马华总会长(第四任)高位后,除了提出十大计划外,他也在暗中操作几件企图改变政局的大事。

19742月首相敦拉萨访问北京,并与中国缔结邦交,回国之后,政府积极部署大选。从联盟改成国阵,其中最头痛的问题是对槟城国席和州席的分配。因为民政党的林苍祐大权在握,他只分配三个州议席给马华,而且被认为是“非白区”。

在讨价还价不果后,马华只得接受三个州议席,但只胜了1席,且成为州行政议员(他是庄友良)。

这一年,马华在李三春领导下,也出了一个绝招,适时地委任马华的死对头,社阵的总秘书林建寿加入马华,且委为槟州马华主席。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林建寿无计可施,只能任由民政党摆布。

到了1978年的大选,林建寿在李三春的配合下就不再那么客气,而是咄咄逼人要民政党让出更多的席位,但民政党最终只能同意马华出征5席,不能再多了。

此时的林建寿在李三春的默许下制造一个“独立阵线”,对准民政党的选区开炮。在东拼西凑下,共组成“七人帮”,用独立阵线的名义冲击民政,准备来一个大水冲倒龙王庙。

可惜“七人邦”全军覆没,只有马华以国阵名义在三个州选区获胜。

虽然林建寿的战略是想堵死林苍祐,但他的战略不灵,无法痛击民政党。直到1982年的大选,林建寿更促使李三春同意在槟州与民政平分秋色,但要以李三春的政途做赌注。

这一年李三春接受林吉祥的挑战,移师芙蓉市区与行动党老大曾敏兴对垒。这一场政治赌注也达成下列的条件:

1)在槟城,民政与马华各分得8席。

2)哪一个政党取胜的席位多过另一个政党,则首席部长人选归拥有多数席的政党担任。

3)在当时,首席部长人选之争就是从林苍祐和林建寿从中择一人担任。

李三春之所以与林苍祐过不去,那是因为在50年代林苍祐出任马华总会长时李三春仍是一名小官员,尚未成大器,自然不会被重用。讵料这一漏眼,竟是日后的“龙中凤”。

其实在1982年的大选时,李三春与林苍祐都心照不宣,他们表面上在群众大会同台,实则各怀鬼胎,

甚至林三春动员财长东姑拉沙里对彭加兰哥打区的三间华小拨款60万令吉。在当时来说,民政的战略是打倒林建寿,其他人中选不重要,只要林建寿不在州议席中,马华就没有首席部长人选了。

这艰苦的战役,终于让林苍祐保住了“龙椅”,林建寿栽了大筋斗。这样一来,马华与民政的结怨又加深了,两个原本是一对亲兄弟,如今变成“难”兄“难”弟, 也不知要如何“收场”了。

发布于2023年3月9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3/03/09/55138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