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8.20

名人恩仇录二

 陈六使vs.林语堂

因为南洋大学才有了下面这一段涉及政治与教育的千秋大业的斗争。

人物的第一主角是陈六使(1897-1972),终年75岁。他与陈嘉庚不是亲戚,但是来自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已改称厦门市集美镇)。因此他们也不时被外界误以为有亲属关系。但不争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决心。虽然陈嘉庚(1874-1961)比陈六使长23岁,也是后者的偶像,但他们两人的后期命运又是各不相同,一喜一悲,令人扼腕。

陈六使(左)与陈嘉庚(右)

陈嘉庚曾在新加坡叱咤风云一个时期,约有三、四十年左右。在1950年离开新加坡返回中国定居,而在1961年病逝。他的功绩被圈定在福建省的集美和厦门,也备受中国政府称颂。在集美市的陈嘉庚纪念馆涵盖了他的一生为商不忘教育的精神,也配有许多历史图片和宝贵资料,包括他在马新办报的过程,这两份报纸就是《南洋商报》和《南桥日报》。但最令人称颂不已的是他在1921年开办的厦门大学在今天成了一座历史丰碑。因此他的晚年是在安定的生活中度过的。

陈六使在1916年来新加坡后,先在陈嘉庚的公司任职,后来自行创业。在50年代韩战时靠胶价猛涨而累积万千资产。当陈嘉庚离开新加坡后,陈六使便接过陈嘉庚的棒子成为怡和轩俱乐部主席、福建会馆会长及中华总商会的领导人。

50年代头角峥嵘的陈六使也取代了陈嘉庚的地位,在马新成为呼风唤雨的巨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195099日当选福建会馆会长后,他首次提出要在新加坡创建一间华文大学。他说,希望华侨在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创办一大学,目标是在5年内完成。若在10年内尚不能实现,则华人将被视为落伍。因此,如欲使马新华人永存,就必须自行创立大学。

他也宣布如果能向华社筹得三、五百万元之数,他愿意以一元对一元作为回报。

有关计划在筹备3年后,终于在1953年梦想成真。除了福建会馆捐献500依格(英亩)的裕廊土地供建校外,陈六使个人也捐助5百万元;再加上民众对陈六使的号召给予积极响应,很快又筹得5百万元。基本上已有足够的资金大兴土木。

百多名南大校舍建筑工友将一天的工资献捐南大建校基金

当来自马新279个社团代表于1953211日在新加坡举行大会时,一致通过成立以陈六使为首的筹委会。筹委会快马加鞭于同年220日举行首次会议,且一致通过采用“南洋大学”作为校名,以纪念先辈南来开荒拓土的功绩。紧接着,在同年的726日,恭请陈六使主席在裕廊校址为“南洋大学”主持奠基动土礼(1958年才举行开幕典礼)。这象征着第一间海外的华文大学将在新加坡拔地而起,也算是在中国领土以外建立起的第一间华文大学。

1953726日南洋大学动土典礼,五年后竣工

由于建设校舍需要时间,筹委会在陈六使领导下,决定在1955年暂借用华侨中学及中正中学课室上课。先开办短期的进修班,为期三个月。在314日开课时,录取进修班学生497名。

1956315日开学仪式上的升旗礼
1958330日南洋大学落成典礼

为与时间赛跑,陈六使也希望尽快物色到适当人才担任南洋大学首任校长。原本有意邀请胡适(前北大校长)或梅贻琦(前清华校长)出任校长,但被婉拒后,乃在19531213日委托银行家连瀛洲前往美国邀请林语堂出任校长。

1955821日,陈六使、连瀛洲陪伴英国殖民部大臣AlanLennox-Boyd与首席部长DavidMarshall到裕廊山顶探视兴建中的南洋大学

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曾担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17年)在1991年出版其父亲的《林语堂传》中有一个章节是“南洋大学的校长”;而在《林语堂评说70年》一书中,其中两名作者徐讦及施建伟的纪念文章中也都有引用林太乙提及其父在南大任教事。

林语堂的全家福,父母中间者是林太乙

她说,在1954年时,南洋华侨连瀛洲(银行家)受委托到美国拜访林语堂,邀请他来新加坡出任南洋大学校长,但理事会有列下三个条件:(一)必须是新加坡当局可以接受的;(二)既不能是共产党,也不宜是国民党员;(三)必须具有国际声望而又为南洋人士所崇仰者。

由于要符合三个条件的大学者并不多,结果理事会接受对林语堂的聘请。

左起:陈嘉庚、李光前(陈嘉庚女婿)及陈六使

无可否认的,林语堂是有学问的,也曾在20年代担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他是应林文庆之邀而到来开设一个有水平的国学院。除了聘用鲁迅(1926年只逗留4个月即转赴他校)外,也有沈兼士及顾颉刚等名人。但问题是,厦大拿不出资金来发展国学院。

有了这个经验后,林语堂于195419日致函陈六使之时,就在信中提及若要办成东南亚第一学府必须要有雄厚的基金,同时校长要有职有权。

不过,林语堂在动身前,并没有请教胡适或梅贻琦去南大的意见,结果到新加坡不久后就撞板。这是过于自负所致。

林语堂在1954102日飞抵新加坡,随身也有一批教授和学者。其中一人黎东方教授原是韩江中学的教务主任。

林语堂

就这样,第二位主角林语堂(1895-1976)登场了,他是福建省漳州市人,终年81岁。先后在中国的圣约翰大学考获英文学士,及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和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考获语言学博士。毕业后曾在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也曾担任台湾外交部秘书及联合国教科文机构美术与文学主任。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作家,所出版的专集近20本,其中《吾国吾民》及《京华烟云》(后被拍成电视剧)为热门作品。

1947年离开联合国后,林语堂举家赴美国定居。1954年至1955年在新加坡执掌南洋大学时弄出大件事,而不得不怏怏然回到美国。他在1966年定居台湾,晚年(1976年)在香港逝世,留下争议性的一生。

在此之前,比较脍炙人口的事件是林语堂在1925年应邀担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请了鲁迅当教授,也就在后来有了林文庆校长、林语堂院长及鲁迅三人之间的争议。其中作为时代青年的偶像,鲁迅是反孔教的,对林文庆没有好感,把他视为儒家老学究。也因为林文庆是陈嘉庚请来担任校长的,也被鲁迅视为爱面子的商人而办学。

在洪丝丝的回忆录中,就有一文论述林文庆因要为鲁迅饯行,乃邀林语堂一道用宴。席间,他们对海外华人办校的慷慨精神鲜有理解,也就不了解陈嘉庚是毁家办学的第一人。

原本华社对初来乍到的林语堂是寄以厚望的,希望他能把南大办成一流的大学。

讵料林语堂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他在抵达新加坡后向媒体说他要把南大建成一座海外的反共堡垒。这不但是打脸陈六使,也让华社感到惊讶。不仅新加坡在当时的左翼运动已重新整合起来(借一名女生庄玉珍被奸杀案掀起反黄和反殖运动),自然不会接受林语堂的反共论。

陈六使对林语堂的“信口开河”言论感到不安和不满。抑有进者,林语堂的教务会议没让董事会的人参与。因此陈六使也不知道林语堂究竟在做什么?

果然林语堂在被催促下提出他的条件:

(一)将2千万元的基金交给他来处理;(二)校务归他管。

这意味着由南大理事会筹获得所有血汗钱都要交给林语堂分配。

为何陈六使无法接受林语堂的办学计划?主要是因为后者又提出了下列的条件:

(1)教职员薪金初计约32万元。其中教授薪金1500元至2000元,副教授1200元至1700元;讲师900元至1400元不等。据说比当时的美国高。到任教职员家具15万元、教职员旅费及津贴24万元(多数坐飞机头等舱)。

陈六使后来在报上发表对林语堂之高薪措施深感不安,担心无法负担,盖南大是向人民募捐而非收账得来的。

(2)林语堂本来安排其女婿黎明任行政秘书;女儿林太乙任校长室秘书(女儿后来担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也写过《林语堂传记》(1991年));侄儿林国荣任会计长。还有其他的教职员,被人形容为“任人唯亲”。

(3)更让人无法苟同的是,理事会得将筹获或预筹的2千万元基金交由校方处理,也无权过问。各界闻之,不禁哗然。

林语堂一行人在1955年接受陈六使的遣散费新币305,203元(10万美金),在发表联合声明后,此事总算告一段落。

在林语堂走后,进修班学生共420人在315日上课。在1212日举行结业仪式。1956年,南大正式招生(包括先修班学生及大学一年级学生)。南大进入了没有林语堂的时代。

1956315日,南洋大学正式开学

本来事情已告一段落,彼此不再追究,但心有不满的林语堂在返回美国后,于1955521日在《生活周刊》破口大骂共产党破坏他的南洋大学,也促请政府(仍是英国管)采取行动对付亲共分子。在那个独立运动高潮的年代,林语堂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讲错误的话,难怪被陈六使形容为无稽之谈,也是背信失约的举措(未遵联合声明,保持沉默)。

另一方面,经林语堂这么一搞,反而加速南大成为学生运动和左翼分子的活动中心。当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前后,新加坡举行大选,结果社阵失败,只拿下13席,人民行动党拿下37席,李光耀再度执政(1963921日投票)。

翌日,他宣布褫夺陈六使的公民权,而南大学生从1961年到1966年的常年示威游行抗议行动,也因当局不断的镇压和监视已化整为零。


1963107日,南大生于政府大厦前和平情愿,抗议褫夺陈六使公民权,及大事逮捕南大生

1980年,南大与新大合并,南大不见了。

无论如何,林语堂的事件是故事的开端,最后连大学也被关闭了。只是短短的1/4世纪,南大走完它“光辉的一生”。林语堂即便有其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他已深深地伤害南洋大学,也让马新华社失掉一所华文大学。

1980年末,新加坡拆卸南大牌坊字样,意味着南大被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此南洋大学消失了

虽然陈六使在后来也有一个小纪念馆设在陈嘉庚纪念馆附近,但规模不大,总算死后留名。

刊登于2020年8月1日及8月8日《新生活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