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7.04

第九章:犹太复国主义兴起

如果说18世纪崛起的法国皇帝拿破仑(1769-1821)是 犹太人的“解放者”,给了犹太人一个机会孕育犹太复国主 义的思想,那么他也给后来的反犹太国家再一次对犹太人进行更残暴的屠杀,为历史留下血迹斑斑。历史的两面 性,彻底暴露开来。
  
第一位在近代提出犹太复国主义的是摩西‧海斯 (Hess Moses)。1812年生于波昂,是位社会主义和理想主义者。1862年,他发表了《罗马与耶路撒冷》一书,直截 了当地指出,“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而不是宗教集团,犹太人的解放不能靠与其他民族的同化;要彻底摆脱 反犹主义,唯一的办法就是“返乡复国”,犹太人回到巴勒 斯坦去,恢复古代的犹太国家。每一位犹太人,不管是否愿意,在血统上都同本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紧密相联。”
  
他这样说:“我属于一个不幸的、被诽谤的、被藐视 和被驱逐的民族,但在世界上它是一个不能被消灭的民族。”[1]
  
海斯的疾呼在后来演变成“犹太复国主义”,也被称为“锡安主义”(因耶路撒冷的锡安山被犹太人视为圣山) (Zionism),鼓起了犹太民族在排犹和反犹的浪潮中前扑后 继,千方百计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家园。
  
究竟谁才是犹太人呢?它不纯然是依据宗教信仰来决 定的。根据犹太人的法律:一个人只要是出身自犹太母亲,他或她就是犹太人。任何人能直接追溯其母系血统, 至一位能为社区接受为犹太女子的人,即可被视为犹太人(今天以色列的回归法桉这样规定:每一个犹太人都有权移 民至以色列。犹太人的定义为一个“生自犹太母亲,或是已经归信犹太教且不是另一宗教之信徒者”)。[2]
  
1882年,一位住在俄国的犹太医生列奥‧平斯克 (Leon Pinsker, 1821-1891)出版了《自我解放》的小册子,在东欧的犹太社会起了很大的反响。他认为反犹主义 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精神变态,其原因就是犹太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往往引起居住国民众的嫉恨,而他们在没有自己国 家的状况下,又很容易成为人们发洩不满的牺牲品。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犹太人必须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起 自己的国家,过着一个正常民族的生活。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平斯克起先主张召开俄国犹太人 大会,商议购置一块土地,以供数百万犹太人定居。他说犹太人并不是“需要有圣地”,而是要有自己的土地,或可 考虑在美国或奥斯曼土耳其境内获得一块土地,但这个理想不易实现。他终于发现,只有把巴勒斯坦作为建国的目 的,才能激发犹太人的感情动力。于是一股热爱锡安山运动由兹全面开展起来。这一股力量是鼓励犹太人向巴勒斯 坦移居,并提供经济援助。这样一来,犹太复国主义在19世纪形成犹太人的一个必须要争取实现的驱动力。[3]
  
但发扬和真正推动犹太复国运动的则是后来成为“以 色列之父”的犹太思想行动家赫茨尔(Theodor Herzl, 1860-1904)。他出生于匈牙利,而后移居奥地利,获得法 学博士学位。原先他也是鼓吹同化论的,赞成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徒,以解决犹太人问题,但排犹运动是针对每一位 犹太人,不论他们是否皈依基督教,遂使他改变初衷。这种思想与摩西‧海斯及列奥平斯克的理想不谋而合,而他 却有效地使犹太复国主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在国际间发展成一个群众性的运动。1896年,他在维也纳正式发表具深 远影响的着作《犹太国》,化成一个响亮的政治宣言。他提 出犹太人的问题是一个民族问题,只有通过将它当成一个世界性的政治问题,在世界文明的国家公开讨论,才能得 以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土地的占有。
  
先是认为移民阿根廷不错,因地广人稀,后来发现到 巴勒斯坦才是他们寻根的地方。尽管有人嘲笑赫茨尔的理想是“神经错乱”的人的痴心妄想,但他却在 着作发表后的翌年(1897年)成功地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第一届犹太复 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组成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机构(World Zi on ist Organisation),由他本身担任主席。他决心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因此从1897年到1903 年,他先后组织和参加了六届的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为复国运动奠定扎实的基础。不幸的,因积劳成疾,赫茨尔于1904年7月3日逝世,终年只有44岁。[4]
  
虽然他在有生之年,没有实现立国之梦,但在50年 后,以色列国家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宣告诞生。因此以色列把他当成犹太人的“ 弥赛亚”(救世主),尊为“国父”。在立国的第二年(1949年)就把他的遗骸从维也纳迁到以 色列,葬在耶路撒冷最高的一座山上,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赫茨尔山”。由此可见赫茨尔在以色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赫茨尔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把立国的计划都写在纸上, 同时把犹太人代表大会从第一届的117人跃增至1901年第五届大会的600人,各地小组组织也不断扩大,登记成为会 员的人数也跃增逾10万人。
  
他成功地鼓吹在巴勒斯坦建国是犹太人的最大目标, 并订下四大工作方向:1)有系统地移民;2)在各地成立犹太建国组织;3)加强犹太人的自觉意识及;4)争取各国政 府对犹太人建国运动的支持。
  
自此而后,赫茨尔留下尚未完成的使命,便由后来者 义无反顾地承担下来。
  
由上观之,犹太复国思潮是在19世纪开始有系统地涌 现,接着一路走来也充满辛酸和伤痛;不过不能阻挡在欧洲反犹的幽灵因之消失,反而在20世纪掀起更大的惊涛骇 浪,使犹太民族又再一次遭遇巨大灾难,几乎有灭族之祸。
  
无论如何,从1882年起,在列奥平斯克的疾呼下,第 一批来自东欧的犹太人到达巴勒斯坦,揭开了现代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的历史。
  
在这之前,即17世纪(1800年)犹太人只剩下不到4 千人在巴勒斯坦定居,生活在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随着犹太人的进入,1882年时,犹太人已有2万4 千人在巴勒斯坦,而阿拉伯人约有40万名左右,人口比例十分悬殊。到了1914年,阿拉伯人有50万名,犹太人有9 万名在巴勒斯坦。
  
当然犹太人强硬闯入巴勒斯坦也引致土耳其奥斯曼帝 国的不满,进而採取一连串防止人口入流的措施,争端因兹开展。因为犹太人坚持巴勒斯坦是上帝“应许之地” (Promised Land),他们有权利复国,成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冲突的祸根。

注:
[1] 参阅《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篇》,第50页。
[2] 参阅同上,第154页。
[3] 参阅同上,第51页。
[4] 参阅同上,第54页至61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