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5.12.04

杨振宁的“黄昏之恋”

全球南洋大学校友12月在槟城举行联欢聚会时,主办单位原本有意邀请曾擔任校外考試委員的杨振宁教授作为主要嘉宾,但被告知事忙走不开,以后一定会来参加。未想在月中竟传出杨教授再婚的新闻。本来续弦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但惊谔的是82岁老学者娶28岁少女为妻,也就成为传媒大事报导的趣闻。一时之间,新闻评论不绝于耳。有人用平常心看待,认为是个人私事,没什么值得批评的。有人用世俗的眼光来审视杨教授,认为年纪相差太远,几乎是“爷孙配”,怎么样看也不顺心顺眼,更不符合华人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对我而言,也是先是感到愕然和费解,但在几天之后,便不再认为是 “颠覆伦理”的事。当然除了震惊之外,我还是觉得杨教授此举有“石破天惊”的向世俗伦理挑战的勇气。

我认识杨教授是在70年代中期的事,他两度来槟城旅游和演讲,都是由我全程陪同,我因此对他有比较好的了解。1977年时,我把他的旅马言论集編著成小书出版,取名《楊振寧博士旅马言论集》,先印2000本,未想“洛阳纸贵”,再印2000本,同样销完,实在出乎意料之外。

1985年,我自行创业,合股报办和出版社,就借与杨教授相识之便,商议在马来西亚出版其著作《读书教学四十年》,由于属朋友关系,我们只付象征性的版权费一千美元,便算拥有出版权。我们共印就3000本,也卖得不错,剩下的书不多,大概有百余二百本,足见杨教授有其魅力。

我已经有足足约30年未再见过杨教授,但传媒不时有他的新闻和演讲。他给我留下較新的印象是在接受凤凰台访问时(2001年)坦诚他的三个孩子不会中文,是地道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人(華裔)。而他则对中国情有独钟,在退休之后,来到中国长住,且在清华大学任教。

杨振宁之所以闻名于世,是于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万千华人引以为傲。自此之后,他们两人成了物理学大师。我对物理是门外汉,无从与他交流科学,但他对政治之兴趣,倒是成为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

于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的杨振宁,于1945年远赴美国深造,在芝加哥大学考取博士学位。1949年与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原国民党昆明军区司令)的女儿杜致礼在美国重遇而结婚。

1971年他回到中国访问,那个时期正值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刚发生林彪坠事件,外界对此知之不详。但在接见中共主席毛泽东后,周恩来总理便向他讲述林彪事件。

在访华时,杨振宁也造成一个轰动。因为能获得毛主席接见诚非易事。他也在较后时对“文化大革命”抱有一定的“激情”。当我们在1974年邀他为南大校友会作演讲时,他虽然没有正面地赞扬“文化大革命”的“壮举”,但言词之中对毛泽东有无限的推崇,他引用毛主席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来形容当时他所见到的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并认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前途无量的国家”。

不过,在2001年接受凤凰台访问时,他又否定了“文革”,转而热情地颂扬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两种心态也反映出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在自我转变的過程中走过来的,他留下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年轻的时候,感到人生是无限的,现在到了这一把年纪,已觉得人生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总是有尽头”。他目前的黄昏之恋可以说是用“有限的生命去争取无限的未来”。而这个“无限的生命”就是翁帆。“有限对无限”成了一种激发活力的时尚。也许翁帆要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她换到一个“永远的杨振宁夫人”的头衔,成为她未来人生的“宝贵资产”,与当年的宋庆龄用青春换来“永远的孙中山夫人”,是每个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愿望。

是的,在去年丧妻之痛后,杨教授确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刚巧这个空档给翁帆顶上了。如果杨教授想找一个伴侶过完这一生,或者有万千的女孩子包括才女愿意与他「厮守一生」。谁不想成为带着桂冠的“杨振宁夫人”呢?

既然他自己选擇翁帆作为「红颜知己」,我们就祝福他们“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正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