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5.10

何国忠来世做回学者 (天下纵横)

我的新书《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本来就计划邀请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博士主持推介礼的,当我在去年9月向他提及此事时,他也欣然答应。

在斟酌后,我就将推介礼订在去年杪,未想因为何博士遇车祸,也只好将日期再推展。几经推敲,我们同意移到今年3月。

真想不到3月又是马华的重选日期,为迁就这重大的政治事件也就需要改期,于是就把日期推到4月17日,而这一天刚巧两位新加坡主讲嘉宾,何启良博士及韩山元作家得以成行,也就锁定在这一天。

我向何博士说,希望不要再更改了。这已经是一波三折了。

最终我们都顺利地在4月17日完成推介礼,我也大大地松了口气。除了感谢何副部长拨冗到来外,我也要对他在推介礼上说了一些意义深长的话作些补充。

是我坚持要他主持推介礼的。理由有二:(一)他身为高教部副部长,自然对韩江学院推出的学术论著给予重视;(二)而我认为何副部长在从政前是马华文化/文学的学者,有出版多部著作,与我的研究课题相接近,请他推介是适合不过的。

那天的仪式上,我有称赞何博士“学而优则仕”,而且担任副高教部长正可发挥所长。在这之前的10天,我在槟城碰见多年未见的王润华教授(他目前是元智大学的教授,偕同校长彭宗平来访韩院和参加黄花岗起义百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他同样赞成何博士从政,因为他有政治的兴趣。

我不知道何副部长对政治有多大的兴趣,但我发现到他参政的那一年(2008),正是马华陷入多事之秋的一年。原本是应黄家定的提拔,有意在政坛大展身手。讵料一场308政治海啸,把马华的整个布署打乱了,黄家定不入阁,也在较后宣布不再担任马华总会长。

虽然何国忠按其理想,得以出任高教部副部长,但马华气势已大不如前,身为马华的副部长,也不一定事事如愿。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翁诗杰接棒后,马华依然陷入派系斗争中,以至于在不久前又面临党选。虽然这场党选以蔡细历胜出,但失败的黄家定与翁诗杰不见得势力已告微弱,恰恰相反,这两股势力正在考察蔡细历的表现和其团队如何重整马华。

在这方面,何副部长肯定是支持其“政治师父”黄家定的复出,无奈时不予黄,也只好认命。反倒是何国忠在党选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高票的当选中委,他也因其才智和实力被委为马华副总秘书。

在马华党章内,副总秘书是不具实权的,他只能是总秘书(委任)的助手;职权也比不上组织秘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时之间看不到何国忠有何大突破。贴切地说,他或者是“突而不破”的“韬光养晦”者。

我也不知道何国忠经历两年的大风大浪冲击后,心中对政治的热忱是否不再热情澎湃?是否也对光怪陆离的政治感到厌倦和失望?但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话,真是够耐人寻味的:如果有来生,他愿意做回学者。

我认同也理解他为什么会有感而发,因为在政海中是不讲情面,更不讲才智的,而是讲求政治力量和手段的。换句话说,才学虽是从政的“基石”,但不是成功的保证。一些有识之士因怀才不遇而无法在政坛中大显身手的人大有人在,这在历史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只选其中三人来说明一二,第一个是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满腹经论,却无法在政治中成为翻雨覆雨的大人物,反而是他的一部“论语”走遍天下,一直走到今天。这就是哲人的无穷魅力。第二个是自认孔子学说发扬人的唐朝韩愈。他不但是一代教育家,也是儒学的捍卫者。可惜在官场失意,最终成就在其文章道德中。第三个是宋朝理学大师朱熹,他是第三位将儒学综合于理学的大成者,他的成就在于将《大学》、《中庸》、《论语》及《孟子》辑成“四本”作为教本,而不在于政治。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何副部长入世两年后悟出的还是舞文弄墨最为真实和具有成就感,所以才有来世要做回学者的论调。毕竟学者要成一家之言也不容易,但愿何副部长从政之余,也能在治学方面悟出大道理,则不枉此生矣!

刊登于2010年5约3日《号外周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