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5.12

正视325抗议大会(现代春秋)

原本预算不少过5000人出席的抗议大会,结果超过一万名人士参加,证明了董总主办的325抗议大会是成功的。

这项抗议大会主要是针对政府迟迟不能解决华校教师短缺的问题而引发;同时也促请政府即刻将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调出华小,再把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调回华小服务。

从大会一致通过的四项议案来看,董总的两大主目是反对派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到华小执教和要求培训华小所需的师资,俾一劳永逸地解决货不对办和师资荒的问题。

根据董总发布的讯息,打从1968年开始,华小就发生师资短缺的现象,例如1968年短缺1172名,到了1987年竟高达5688名,继后情况有所改变。但在2008年时,仍缺4172名,而在2012年正月的数目显示,还是短缺2337名。

另一方面,讯息也透露在2009年时,国内的临教人数是3678名,而在2010年的统计,仍有3782名。由此可见,临教一直被用来填补老师的空缺。但如果派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来华小执教,以为将可缓和师资荒,那则是用一个错误来堵住另一个错误。其结果是被认为大错特错,而有了325的抗议大会。

虽然在这方面,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有提出8大措施来缓和争执和矛盾,但调走百余名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和允许校长聘请临教,还是未能抚平华教的激动心情。

正如董总主席叶新田说,在过去40年来,一直未能解决问题。所作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因此他进一步说,如果问题仍不能解决,怒火将继续燃烧,而在各地的抗议行动将会如星火燎原

对此,前董总主席郭全强希望不要再有抗议大会,言下之意是促请当局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不要再发生抗议行动。

无可否认的,不仅是郭全强与会的发言人皆认为关键在于国家的单元教育政策的实行。如果能朝向多元开放,则华小的问题将在教育政策的调整下获得解决。

就此问题,我们也注意到教育部长慕尤丁有公布将全面地检讨我国的教育政策,就不知道是否也把华校问题带入检讨?若是,则我国的教育政策将可能会有一些变动。

其实,华校问题一直是华社关注的大课题,也是被列为政治课题。在独立前,已因法令的修改而将华校收编,例如1956年钟灵中学的改制成国民型中学。

虽然1957年的教育法令是根据1956年出炉的拉萨教育报告书而制订,并未引起太大的争议,但在1961年的教育法令(根据1960年的拉曼达立教育报告书制订),就硬性地将华校体系做了重大的改变。其一是所有的华文小学一概被列为国民型华文小学;其二是所有的华文中学或则选择成为国民型中学,或则成为独立中学。前者归为政府管制学校;后者则自力更生,政府不再提供援助和补贴。

在法令生效后,除了华小保留其华文系统外,中学也已分成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由于当时教总林连玉对教育法令的不满和抗议,终于付出了代价,失掉教书证及公民权。

及后华文教育逆流而上,在没有林连玉的领导下,华教的重责落在董总身上。因为获得教总的配合,也组成了我们今日熟悉的董教总的合作体。

长期以来,国民型学校面对的困扰是被分成全津及半津学校,所谓全津即指校地是政府的,可获100%的拨款建校和扩建及修建;至于半津即指校地是私人的,不属于政府的。这类学校若要重建、扩建等得自行筹款。因此国内的很多国民型华小及国民型中学拥有富丽堂皇的校舍概因华社出钱出力有以致之。若学校未自行筹款翻新,则学校将继续保留其古老的校舍和面貌。

与此同时,被列为独立中学的华校就更加需要华社全力的支援和支持,否则得多多自我保重。

在今天来说,全马的60间独中也总算熬过艰辛的岁月,绝大多数也已立定脚跟,且学生人数有所增加。近来更有获得政府拨款资助的例子。这也说明了政府承认独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一环,且不再排斥统考的文凭价值。这种态度的转变是否是教育政策的大调整尚待观察。

同样的,现存的78间国民型中学也力争上游,除自行组织起来外,也要求政府作更大的拨款,不要再有半津和全津之分。如果这78间国民型中学被确定为华文中学的地位,对华社来说也是一项喜讯。

我们也注意到这类国民型中学近些年已被允许增办,这在80年代或之前是不可思议的,但希望这也能蔚成一种风气,再进一步让华文中学成为教育的主流之一。

当然更令华社关注的是华文小学的未来。马华在陈修信时代已表明与华小共存亡,这是因为华小在改制后具有宪法地位,但部长被赋有权力引用21条(2)的条文来变质华小,也使到华社一直坐立不安。直到1996年新教育法令出炉后才取消这一威胁性条文,算是政府迈向开明的第一步。可是华小的问题还是一篓篓,从面对半津的窘境到增建的困难,在在使到华社穷于应对。虽然在近些年来,华小有获得一些小进展,已从独立时的1284间增至1291间,但师资的短缺和委派不谙华文的老师到华小执教却在近年显得严重起来。如果政府未及时纠正偏差,将会使到国内的华文小学有变质的危机。这也正是董总抗议大会的内在因由。

正当政府准备让华小获得较多的拨款的当儿,我们吁请政府正视抗议大会的严正呼声。魏家祥如果在喝倒彩声中能促使政府来一个釜底抽薪的解决,也是华社所期待的。

刊登于2012年4月2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