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3.4.18

第二篇:1959年独立后第一次大选 东姑及陈修信的夹攻


1955年东姑组成马来亚自治邦内阁后,在1956年率代表团赴英伦寻求独立。内中有一位“华人代表”陈东海(其实不是华社选出来的,而是东姑挑选的),虽受重托要将华社对独立的诉求备忘录交给英国政府(这个备忘录是以陈伯群为首的华团大会所提出的。原本他也是要率代表团赴伦敦,团员包括林连玉,后有变卦,刘伯群等人不去了,就委托陈东海代为呈交),讵料陈东海不但未呈交备忘录,反而在后来向刘伯群等人说Sorry,忘记呈交了。就这样,谈判依照东姑及陈东海的意愿进行。最后双方竟达成协议,同意马来亚联合邦在1957831日取得独立。
这早来的讯息非拿督翁所要看到的,因为他尚未面对第二次普选来改变命运。可是英国却同意按1955年普选的议员组成内阁,由东姑阿都拉曼担任首任首相,马华当年有三人入阁,他们是李孝式、梁宇皋及翁毓麟;朱运兴则出任副教育部长。
失落的国家党领袖拿督翁只好改弦易辙,在1959年的大选时移师登嘉楼(马来人居多的州属)竞选。他是在回教党主席巴哈鲁丁的协助下得以到登州建立地盘而胜出。
另一方面,在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取得独立后,东姑信心满满地要以胜利者的姿态领导这个国家。
此时他不再担心拿督翁的威胁,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马华身上。在独立前,马华与巫统派出组织联盟的代表各6名,后来被改成巫统6、马华6及国大党2。这是华人政党在联盟被矮化的开始,也是华人成为“永远的二奶”的开始。
正因为这样(其中一个因素),林苍祐在1958年马华党选时,接受其支持者的建议,提名攻打马华总会长,目的是要在马华党内进行“革命”(改革),以提升马华的尊严与声望。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林苍祐及其团队取得大胜,也成功地组成林苍祐派的铁三角。除了林苍祐当选总会长外,朱运兴也当选总秘书,而杨邦孝律师(也是马华发起人之一的杨旭龄的儿子)当宣传主任,他们结成“铁三角”。
当改革派在马华取得上风后,林苍祐的团队就积极草拟一封密函以便呈给东姑(1959624日),要求他能在1959年大选时分配马华40个国会议席(总数104席)。其理由是如果马华拥有1/3的席位,有任何的修宪都须要事先与马华商量。
东姑并没有回应这封密函,结果导致杨邦孝在无法忍受下,于1959710日将密函内容对外公布,一时党内外群情咆哮,两派支持者相互对峙。
就在马华要求40个席位不果后,林苍祐也只好在党内的会议建议把马华的40席改成35席,但也同样不被东姑接受。
其实东姑因为找到陈修信的合作,已不再担心马华会脱离联盟,反而支持陈修信拟定候选人名单,派出31人应战(这意味着马华要求35席或40席的愿望都泡汤了)。
抑有进者,林苍祐派的大将都被除名上阵1959年的大选,包括林苍祐、朱运兴及杨邦孝等等。
在这一年的大选,经马华在1955年及 1956年大力推动下(包括林苍祐和林连玉),选民增至2177千人,其中华裔选民有75万人。相比之下,马华已有足够资格要求分配1/3的议席或40席。遗憾事与愿违,林苍祐终于成为党斗争中的悲剧人物,更逼使其团队一个个先后离开马华(朱运兴曾补充说,那一年的国会议席有39席是华人选民占多数的)。
大选成绩也正是联盟希望看到的:巫统占52席,达到总数的一半;马华19席及国大党2席。
马华有12人落选(共参加31席)。除了联盟是大赢家外,其他反对党也有起色,如回教党(伊斯兰党)执政吉兰丹和登嘉楼,又有13名国会议员,成为第二大赢家。至于左翼的社阵,也有不俗的成绩,取得8个国席,另外也成为乔治市市议会的执政党。
林苍祐销声匿迹一个短时期后,在1961年卷土重来。反倒是拿督翁已是“强弩末路”,只1人当选国会议员(直到1962年拿督翁逝世,走完他传奇的一生)。
另一方面,在东姑当政期间(1957-1969),他的外交政策是一面倒向西方的,即不与苏联集团打交道,也不与中国建交,因而被人称为反共的东姑。他甚至一度形容“中共”政权是“妖魔”。但经80年代郭鹤年安排东姑访华后,后者对中国印象全面改观,不再敌视中共政权了(参阅《郭鹤年自传》)。
刊登于2018年4月23日《号外周报》第885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