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的其中一个特色是“增加”多个小党参与角逐,因此已不可能如同过去的单挑对手的决斗,而是要面对多角战。
有人把多角战形容为“第三势力”的崛起,给选民另类的选择,但马来西亚曾有这样的现象吗?若有又是什么因素促成的?现在还有吗?
首先在1955年的普选(独立前的选举),基本上是两个大右翼政党的角逐,一边是以东姑为首的“联盟”;另一边是以拿督翁为首的国家党(马哈迪在其《医生当家》的回忆录中这样说:“最终追求完美的使节(钦差大臣)麦唐纳成功地说服拿督翁允许非马来人加入巫统(1946年战后成立),并表示这是正确的做法。英国人尤其担心如果马来人在独立后掌权,他们会压迫其他族群进而严重影响英国人的投资利益。他们关心马来亚多元种族政体的稳健发展,不是基于人权,而是商业因素。由于误读了马来人对于华人的感受,拿督翁向巫统最高理事会提呈开放党籍给非马来人的建议书,被最高理事会断然拒绝。拿督翁因而退党,他的儿子胡先翁也退党。1951年成立马来亚独立党,1953年解散,又于1954年另组国家党)。
拿督翁离开巫统后,东姑成为巫统的接班人,但也引发倾向宗教的巫统人(阿末弗安)脱离巫统,在1951年成立泛马回教党,后改称回教党PAS。
因此在1955年普选时,基本上是两个大右翼政在争夺领导权;回教党不成气候,只是凑热闹参选,绝对不是第三势力。选举结果联盟胜出51席,回教党1席,国家党则全军覆没(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
在1959年的大选也是分成两大阵营,一派归右翼的联盟(由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另一派归左翼的社阵(社会主义阵线),而回教党虽未直接介入其中,但其党魁布哈鲁丁是支持社阵的,他相信回教与社会主义是可以并存和融合的,这之中没有第三势力。
在这种情势下,联盟巩固了中央政权,但回教党也拿下吉兰丹和登嘉楼政权。
继后,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正式成立,回教党与社阵凑在一起反对马来西亚计划,更在后来被指受到印尼总统苏卡诺的影响,给国家带来威胁。
在1964年(新加坡已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象征式地参加马来西亚半岛的大选,试图在政治斗争中建立第三势力。
李光耀的“第三势力”是排山倒海而来的,一方面要取代马华成为巫统的合伙人;另一方面对准社阵以打败社会主义的信念。
如果李光耀没有退出马来西亚,他的人民行动党将会成为第三势力,既不讨好联盟也不被社阵认同,其结果又如何呢?没有人知道。虽然李光耀的反共是与东姑同出一辙的,但党纲有所不同。行动党还表明它是“服膺于民主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呢!
当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我国的政局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既没有李光耀的第三势力,在后来也没有社会主义势力,因为社阵(劳工党)宣布抵制1969年的大选,反而因为李光耀和社阵留下的政治真空,在1969年被新冒起的政党所取代了,这包括另行注册的民主行动党及新创立的民政党,再加上人民进步党,也就形成一个新组合向联盟挑战。但因为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也就与联盟的理念相差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在“513”事件过后,回教党、民政党及人民进步党加入了国阵;连带砂州的左翼人民联合党也加入其中。
从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千禧年的整整30年,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也分成国阵的一派和反对党/民联的一派(这两个阵营是“513”后和“烈火莫熄”后的产物。虽然两者之间的政治理念是服膺于资本主义,但在观点和议论上有所差距)。在这段时间内,即使有出现所谓的第三势力也不持久,更无法取代既存在的两大阵营。举例来说,前劳工党市长崔耀才在1974年及1978年以独立人士身份参选,却以巨大票数击败国阵和行动党候选人,但他无意建立第三势力,也没有一个团队。在1980年逝世后,也就人亡政息了(他的当选是当地的彭加兰哥打的居民对他的高风亮节给予肯定)。
此外也有陈志勤的社会正义党(1971年);叶锦源与范俊登的社民党(1978年)及走社会主义路线的人社党(人民党)都试图在七十年代在西马探出头来。无奈时机不当,也就无法形成第三势力。
至于东马的沙巴,虽然在七十年代后流行政权轮替,如人民党取代沙统、如团结党取代人民党,但整盘局是操在中央手里,因此不列入第三势力范畴。反倒是西马的政局因安华事件燃烧起政改的呼声(1998年后),这种被列为“正义的呼声”是对着国阵而来,也没有刻意强调意识形态斗争。
当我们在2008年及2013年的大选后所看到的成绩,已强烈地感觉到要如同西方国家出现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为两大阵营的斗争中也出现变化。比如国阵中的友党闹分裂,沙巴进步党退出国阵;民联内的成员党也分道扬镳,如伊党分裂出诚信党,或多或少改变政治格局;尤其是伊党既亲巫统又自行上阵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淆。
今天国阵以巫统为老大,而希盟这一边经调整后的大变化是又多了一个土团党加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反对党阵营的统帅换人,由马哈迪直接领导。
虽然我们也注意到今届大选已不算是两大阵营的对对碰,而是多了一些小党不落人后的插足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已注册的社会主义党将派5国席及16州席的候选人应战。较令人诧异的是,公正党在过去两届借出和丰国席给社会主义党的惹耶古玛医生后,今届又闹不再用蓝眼上阵,此事还有待解决。这个政党的政纲与理念都是以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核心,但它要崛起成为第三势力恐怕时机已过而力不从心,毕竟政治是要以现实作为基础的。
至于老牌的人民党,一向以来是打出社会主义的招牌,此次将派较多的候选人问鼎中原,派出20个国席及80个州议席候选人,阵容十分“鼎盛”,但未突出它的斗争目标,再加上这个党当下是由谁实际领导,也要做个明确表态,以让选民对这个久违的政党又重拾对它的印象。
在这两个政党之外的,也有范情渊的爱国党、黄家业的前进党及团结党和革新党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小政党(有时也被人形容为蚊子党)又没有连成一条阵线面对国阵与希盟的挑战,它们又如何冲锋陷阵呢?
还有若要勉强“归纳”第三势力,也许伊党有这个条件,只是它已自绝前路,又怎能成为第三势力?哈迪阿旺应该坦告人民为何伊党会是造王者(胜40席)?若只输剩2个议席,伊党又将何去何从?
刊登于2018年4月23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