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4.18

集选区制行不通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建议马来西亚仿效新加坡的集选区制度,不要再沿用单选区制度一揽子选出某个政党推出的集体候选人(这里有不同种族的代表在内),不会因单选区制度出现某个族群被边缘化,而另一个族群却依然一枝独秀。
针对选举制度的改变是因国而异的。在过去马来亚乃至后来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沿用英国的选举制度,每一个国会(或省议会或市县议会)的选举只能选出一位得票最高者中选,其他候选人当落选论。
直到今天,英国仍然没有改变这样的单选区制;同样的马来西亚也没有改变,倒是新加坡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后,在1988年由李光耀做出改变设有单选区和集选区。前者依然是只选出一人中选,后者则由规定组团队的政党要确保它所派出的候选人有各民族代表在内,不可以是单一种族的集体。
新加坡的调整选举的目的在于确保少数族群会有一定的比例在议会内和政府体系内。但反对党认为这是逼使反对党处于挨打的地位,因为他们没有实力凑足集选区候选人,而且在经费上也远远不及执政党。这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新加坡的反对党一直无法强大,更不必说改朝换代了。
不过马来西亚的情况与新加坡不大相同,新加坡华人占了多数,有70%-75%的华裔;反观马来西亚,华裔则从独立时(1957年)的37%跌到今天只剩下24%,已被列为少数民族了。
再者历史也显示,打从有选举以来巫统就处于不败的地位,即使1969年的大选,巫统还是最强大的政党(在西马参选67席,共有51人当选国会议员)。严格说来,它仍有75%的支持率。反观马华,参选33席,只有13人中选(与民主行动党相同数目),被认为是失败的。后来不幸爆发“513”流血事件,整个局面才又被扭转过来。
此后,巫统将联盟扩大成国阵,又收编反对党加入,遂使三党合作(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的联盟变质。在1974年成了9党合作的国阵。
下来的选举,国阵逢选必胜,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有人甚至认为选与不选都是一样的,不会有改变。但在2008年及2013年的大选成绩彻底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反对党不但强大起来,而且也拿下5个州的执政权,一时之间,民主成了人民的“武器”,可以利用来做出改变。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巫统的势力,它在2008年及2013年的选举中并不是大输家,在2008年参选117个国席及2013年参选119个席位,分别守住79席(其中西马65席,余者归沙巴巫统席位)和88席(其中西马73席,余者归沙巴巫统之席位)。
换句话说,基本上势力仍然在70%之间,且靠东马的支持它又稳住了中央政权。
失意的政党是马华、民政和人联党。它们在2013年后所剩的议席无几,又拿什么筹码要求巫统将一些选区改成集选区?
正如选举委员会主席莫哈末哈欣说,选委会在选区重划时会尽量把一个族群安排在同一个选区,我们不可将某个族群的一半选民放到另一个选区,而另一半又放到另一个选区。我们努力把它们放在同一个选区内。
由此可见,新划分的选区虽边界和议席数目没有改变,但选委会已巧妙地把相同族群拢在一个选区内,自然会出现种族倾向和种族情绪。在这样的情形下,巫统怎么可能接受集选区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
若是真的有一天采用集选区制度,那么可以预见,占有利地位的依然是马来人和马来政党,华人只能叨陪末座。
刊登于2018年4月9日《号外周报》第443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