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不知一波三折而是“千辛万苦”后,我们终于从政治的隙缝中看到“独中统考的曙光”,但一哩路走完了吗?如果根据马华的十大补充竞选宣言来看,廖中莱总会长说还没有,因此他说马华一旦继续执政,必定确保独中统考文凭受到政府的全面承认。那就是说,还剩半哩路?
究竟这其中还有什么需要厘清的?我们且根据国阵洋洋洒洒的宣言中作解读(2018年4月7日发表)。
在宣言中(第四章第廿六项)承诺,举凡公民持有与大马教育文凭(SPM)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同等水平的国外考试文凭,同时也符合(SPM)国文科优等和历史及格的要求,都一律具备了进入我国公立大专院校就读的资格。这也适用于独中高中考文凭。
从字面上来了解,就是一向以来国立大学不收统考生而只收SPM、STPM和特殊安排的先修班和外国生(如今也收了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引发了华社的不满,认为政府有欠公平。
根据第二教育部长依德里斯在2015年指出,由于独中统考(UEC)文凭不符合1996年教育法令,因此政府依然不承认统考文凭。
今天国阵的立场又有一定的转变,这是应对希盟的竞选宣言(在2018年3月10日发表)作出回应。希盟的宣言这样说:一旦执政将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独中生可以用统考的成绩申请进入国立大学,但申请者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中马来文必须优等。
宣言认为,世界顶尖大学已承认统考文凭,而马来西亚的私立大专也从2004年起接受统考文凭。在2010年时,教育部管理的师范大专也接受独中生的统考文凭,唯独马来西亚的国立大学不承认统考的资格。
希盟所提出的竞选宣言显然是冲着国阵而来,因为在2013年大选前,董教总几乎与政府达成“协商”,以让统考文凭再加上SPM马来文单科优等即可进入国立大学,可惜不久大选了,一切还未成定案,选后也不了了之。
按照马来西亚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列明,申请报读学位课程的学生必须在STPM或同等资格考试中考获至少2科C,而独中生在高中统考必须5科B。
由于马来西亚有25间私立大学、超过20间大学学院、近10间外国大学分校及超过400间学院的林立,教育部也得为入读大学的学生提出条件;同时一般的学院也收基础班或先修班学生,但学生至少在SPM考试中5科优等及统考中3科B。
目前我国的操作模式是在高教部严格监视下,促使绝大多数的学府都得按章行事。但我们就不知道从1976年正式推出独中初中考的独中学校,在高中毕业后直到今天有多少人幸运得以进入国立大学?如果这些学生是在SPM及STPM的考试中过关才进入公立大学就另当别论,毕竟他们不是以统考成绩报读公立大学的。
不过自从八十年代开始,政府允许学院的开设在马来西亚掀起热潮后,就有过中生及独中生报读,进而通过双联课程在外国的大学取得学位。继而在千禧年后,也出现双联课程的“本地化”。还有学院升格大学学院乃至大学的发展。此伏彼起,马来西亚的大专院校形成“万紫千红”的一道风景线。
但是即便董教总在八十年代提出创办“独大”失败;要求接纳统考生进入师训学院攻读都不得要领后,也不气馁地继续争取对统考的承认,但总是没有结果。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正当进入2017年有政党依然针对统考事提出争取时,土著团结党突然在当年的4月2日举办一项座谈会,题目是《统考存废争议性》,结果大会通过议案,促请政府正式拒绝承认统考,因为它不符合教育法令下的教育政策。
这个反“统考”的发起人是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主席依布拉欣阿里,他甚至恫言如果政府敢承认统考文凭,他将诉诸法律行动。
在当时与依布拉欣一起的有来自国民大学族群关系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张国祥,竟口出狂言指责“部分华裔家长明知道统考或独中非国家教育体制主流,却还把孩子送入独中。接着他们又企图利用政府“凡事可商量”的心态施压,“鱼与熊掌”都要兼得。今天统考生已能进入私立大学深造,倘若往后政府承认统考就会出现统考生在政府大学“抢滩”事件。在政府大学名额有限下,就会发生种族鸿沟进一步扩大而更难以修补。”
这种语带威胁的谬论在一个时期助长了种族情绪与论调,若未能加以制止对国家的安定与和谐是具有威胁性的。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统考之所以面对重重阻力是因为它已被视为政治课题。例如在1955年林连玉率团与东姑会晤后,获得“保证”扶助华校,以换取华人支持。结果从那个时候开始,华校就与政治绑在一起而无法分开。
从一方面来说,1956年出炉的拉萨教育报告书在取消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把各族儿童纳入一个以国语为主的教学媒介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一段后,基本上获得华社的欢迎,林连玉也表支持,因为它保留了既有的多元教育。
可是在1960年时,又出现另一个《达立教育报告书》,并在1961年成为法令,摆明所有的华小归政府管制;而中学可选择成为国民型中学(接受政府的津贴,主权归教育局)或不接受津贴,成为独立中学。
结果有55间华文中学接受改制,只有16间不接受改制。这也是教总主席林连玉疾呼下才保住1/3的华文中学,而代价是林连玉失去教师证和公民权。但他的抗争也在后来意外地催生在国民型中学开设下午班(收超龄生)。后来发展成“私立中学”,今天也就与独中同样称呼了。这60+1间的独中,学生八万人左右,算是坚持下的奇花异果。也因为华教在后来又形成一股力量,才有了董教总及华教人士继续为统考请命,从未间断。
当然不论是希盟或国阵,他们的宣言内容都是欠完整的,说一半不说一半,有些吊人口味。前者同样未指出单统考文凭具有SPM或STPM的同等水平吗?
这之中的问题是:统考生是否只考SPM的马来文单科?如果又加上历史,则是否意味着至少拿下6科,也就等于报考SPM了?
这些没有解释清楚的内容,也未提及单单统考文凭有受承认吗?能有机会进入公职吗?
虽然魏家祥也有其另外的解释,他说华社无需过于纠结字眼的运用,他认为国阵走出这一步,对华社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
无论如何,希盟的领导人或国阵的领导人都曾对统考有“反对”立场,只不过今天物换星移,他们都不再反对了。这对华社来说,不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若是通过政治可以解决问题和正视华教问题,就让华教与政治绑在一起吧!也让各个政党为华社的困境操一些心吧!
刊登于2018年4月1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