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3.21

再论种族政治为何阴魂不散

上周我提及种族政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本期将分析和审视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后,种族政治仍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独立后,种族政治依然阴魂不散,甚至有时还变本加厉,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战后最先有民族意识的是由一批马来精英组成的马来国民党(PKMM),于194510月在怡保成立。最著名的领导人是马来左翼领袖布哈鲁丁(他在1956年转成为伊斯兰党主席)。由于与印尼的苏卡诺的国民党关系接近,也就深受启发,一度还与印尼签署成立大印尼的构思(1948年)。但这个党因走左翼路线,乃在1950年被查封。

另一方面,一个以华人为主的政党则于194512月在新加坡成立,取名为“马来亚民主同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发起人何亚琳是林建寿的舅父(被选为主席),而出任秘书的则是林建才(林建寿的兄长)。在1948年时,英方乃促请马来亚民主同盟自我消失,理由是这个党也被共党渗透了。

1946年,右翼的马来精英在拿督翁号召下,于当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大集会(41个团体参加,包括马来国民党也派出代表)。这个政党取名为“马来人统一机构”(简称巫统,UMNO)。

在英国的扶持下,巫统成为殖民地的新宠儿;尤其是在194821日推出“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并使之生效后,也就进一步强化了巫统的代表性。一来英方取消“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宪制(一个没有种族之分的公民社会);二来是全面的消除左翼党团,包括马共也在620日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从那时起,种族政治就生了根挥之不去。50万的华人在此之后被赶入新村居住,进一步拉开华巫间的距离。

但在1951年时,拿督翁突发奇想退出巫统另立“马来亚独立党”。为显示它的多元性,他把当时的橡胶大王连裕祥请来当党副主席。可惜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时,李孝式暗地里促成马华与巫统合作,结果压倒拿督翁的马来亚独立党。成绩如下:马华6席、巫统3席、独立党只2席。这个成绩意味着种族政治仍是占优势的。果不其然,巫统快马加鞭将马华及国大党合组成“联盟”(1954年)。那些本来倾向拿督翁的马华精英和印度国大党也转向巫统。

在备受孤立下,不甘失败的拿督翁也在这一年成立国家党(Parti Negara),取代马来亚独立党。

就这样,拿督翁迎来了1955年独立前的普选。与他决斗的是领导巫统和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当年共有52个议席,联盟派足52名候选人,拿督翁只派出30名候选人。没想到国家党阴沟里翻船,全军覆没。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马来人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到了1959年的大选,既然选民不支持多元化政党,拿督翁又把党移回马来社会。在与伊斯兰党协调下,将主力移向登嘉楼州,以争取马来票。结果拿督翁个人胜出,另有4名州议员也在登嘉楼胜出。这标志着种族政治有了市场。

1962年,拿督翁逝世,并没有带走他的“种族政治”,反而是多元政治幻灭了。

到了1969年的大选,情势又为之一变。一方面是踌躇满志的执政党联盟以逸待劳;另一方面是在左翼政党缺席下(劳工党),让新成立的中间派政党从中崛起,如民政党及民主行动党等。

不幸的是,在大选后第3天爆发“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很快的,新任首相敦拉萨获取全部的权力并推出“新经济政策”。这一重要的改变也引发马来西亚变成“土著”与“非土著”,“回教”与“非回教”之分的国家。

在这样的框架下,任何要改变种族局面的不是徒劳无功,就是白费心机。

因此我们在80年代看到的是回教化运动在行政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来到1989年,脱离巫统的东姑拉沙里拉大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但同样是马来人政党,他不敢走多元化路线。

只有在1998年安华出事后,才见他跟随拿督翁的步伐,搞一个多元化“国民公正党”。在2018年的509后,希盟上台未见公正党带来好运,因为马哈迪在2016年成立的土团党及末沙布成立的诚信党都是种族性政党。在它们加入了希盟后,希盟已回到巫统霸权的年代。未来大选如果安华再失败,今后就没有马来人敢组织多元化政党,因为它找不到出路。

有学者剖释马哈迪的2020年宏愿为何失败?其中一条重要的道理是马哈迪的“马来西亚民族”在哪里?我们苦苦等了30年,换来的依然是马来人至上的治国方针。

 刊登于2021年3月8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