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6.9.24

前面抗虎后面引狼的悲剧

为什么马来亚变成马来西亚?根据澳洲学者麦克李(Michael Leigh)所著的《砂拉越和文莱在马来西亚形成时所扮演的角色》一书中,有查到在2011年解禁的英国密件中的马来西亚成立的因由。这个概念是于1955年由英国殖民地大臣李诺波(Lennox Boyd)与英驻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唐纳(Malcom Donald)私下密谈他们的目标,达成的共识是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转成非殖民地是可行的步骤(意味着这些殖民地迟早将获得独立)。

对此,麦唐纳补充说:“对新加坡及马来亚联合邦来说,我必须兢兢业业地将有关心愿转入这些国家人民的脑子里,也包括本地的新闻从业员。我们的目的是要将五个地区(即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砂拉越、北婆(沙巴)及文莱)合成一个大联邦”(文莱后因条件不合,未加入马来西亚)。

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在向左倾斜,在1961年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有所高涨,也与中国有所交往。此时马来亚的紧急状态已结束(1948-1960),朝鲜半岛的战争已休战(1953年),但越南的共产势力更加强大;同样的,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的共产势力也有所加强。当时印尼总统苏卡诺则宣称新势力NEFOS将取代旧势力DIDEFOS而成为胜利者。

正是这个时候,马来亚首相于19615月公开表示有意组成大马来西亚,也就触怒了印尼。

本来东姑坚持保持原状,因为在马来亚独立时,英文名称为The Federation of Malaya,而马来文则称为Persekutuan Tanah Melayu。他也担心一旦成立马来西亚“马来人土地”的字眼就会消失了。

美国方面,原先并不积极支持“马来西亚计划”,因为它发现到维持东南亚现状能保持时局的安定,对西方和美国也是有利和重要的。但当年英国为了不让美国过于插手东西马事务,也就按其战略继续推进马来西亚计划,也认为它有能力抑制共产活动。后因肯尼迪遇刺(1963年),整个局面起了大变化,美国也无暇顾及马来西亚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有出现两个大课题:

其一是在1962年,应联合国要求,英国成立了以柯波(Lord Cobbold)(曾任英国银行总裁)为首的调查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尚包括两名马来西亚代表,即外交部常任秘书长加沙里沙菲宜及槟州首席部长王保尼。

即便这份民意调查是要确认东马人民是否同意加入马来西亚,但后来被认为只是做做样子。

在讨论阶段,委员会意见闹分歧,一个是不要有过渡时期的安排;另一个是要有过渡时期(即英方仍保留其控制权37年)。

东姑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合并就是合并了,还要过渡时期?结果在柯波报告书发表后,咸认大多数人民已支持加入马来西亚。也就意味着东马人无异议,也堵住了印尼和菲律宾的反对声音。

其二是,沙巴和砂拉越向英方提出签署加入马来西亚的条件(沙巴20点协议及砂拉越18点协议),俱是为了保障东马的利益。

来到今天,东马也就依据马来西亚协定要求有更大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因为马来西亚的成立,引发印尼发起对抗,两国陷入断交。

其实印尼的苏卡诺早在1957年已提出改革方案,将“纳沙贡”(宗教主义、民族主义及共产主义)列为印尼的治国方针,自然促使英国转向支持马来西亚,以打击印尼的亲共政策。

这种政策是前面抗虎,后面引狼,得不偿失。马来西亚也陷入反共反华30年,回想起来,马来西亚的成立也给这个国家带来祸害,罄竹难书。

吊诡的是,马新左翼势力经1964年大选失利后,又一轮的风暴在印尼席卷开来。1965年,苏卡诺的部队发动政变,杀死5名将领,但其中一位重要人物纳苏顿(国防部长)逃了出来,他马上指挥装甲司令苏哈多进行反政变。就这样苏卡诺的部队缴械投降了,苏卡诺大权旁落。苏哈多上台(1967-1998),推行强硬的反共政策,印尼共产党被查封,数十万人生死未明,而有十余万华人或被杀害或被遣送回中国。

一个反共的东南亚也就因苏哈多的掌权而巩固30年之久,直到苏哈多下台后,1988年印尼才翻开新的一页。

又是经过20年的变革,佐科威总统才又把印尼带入正规,走向不结盟政策,在今年10月即将把政权交给普拉博沃接手。

一个新的印度尼西亚在迁都加里曼丹后,将与马来西亚更加紧密的合作,不但不再有对抗,而且将合作成为大马印,马印的历史新页就在时局改变下,成为亲密联邦。

今天的东南亚不再是红色一片,而是各国支持走中立路线,为马来西亚带来一个安定的年代。

 发布于2024年9月26日东方online: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9/26/681914

19.9.24

伊党出奇招企图围堵巫统

伊斯兰党最近有通过党领袖和基层代表提出了四项令人难以消化的建议,有者更让人捧腹失笑。

其一是在96日,首相署部长(宗教事务)纳因说,他只是初步建议实施强制性的清真认证,一切都处在初步建议的阶段。随后,在914日,纳因部长再回应说只是建议,尚未研究这项建议。

所谓清真认证(Halal Certificate)是对餐厅及食物的一种认证制度。在一些国家,也对食品及药物推行认证制度。

在马来西亚,也只有特定的餐馆需要申请清真认证,而一些较著名的食品和保健品也要清真认证,以便穆斯林得以服用。不过在我国,一般的咖啡店或药店;尤其是中药店是不必申请清真认证的。

行动党的副秘书长郭素沁也因为做出批评而被警方召见约谈。

就客观而言,一般咖啡店及小贩中心甚少马来顾客光顾,也因此无须申请认证。但如果有规定没卖猪肉酒饮的餐馆也必须申请清真认证,那就是增加小型业者的负担,希望内阁能慎重考虑此议。

其二,伊斯兰党雪州青年团秘书长奥比都拉在912日伊青大会上鼓励伊党领袖和异族通婚,以壮大伊党及争取更多的选票。

本来这是个好建议,可惜奥比都拉语焉不详,原来他是为选票而做出此鼓励,而不是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融洽。这不但令人无法理解,也因为没有列出可以被相互接受的条件而让人陷入迷糊。

按我们理解的是,若异族男女通婚,不论是男方或女方,都需要加入伊斯兰教,而且也需要冠上马来名字。一旦加入回教,就要遵照回教条规行事和生活。

在早年的时候,华人及马来族通婚也时有所闻,后来因宗教条规的严格,异族通婚也逐渐减少了。

既然异族通婚不多,那么伊党主张为政治与异族通婚的理由实在匪夷所思。究竟是因为选票而结婚,还是为使各族和平相处而结婚?若伊青所提的建议是为了选票,就违背了你情我愿的结合。

其三是伊党长老协商理事会主席哈欣雅欣于915日在元老代表大会上提议,伊党可以修改章程,以接纳非穆斯林加入伊党而成为附属党员。

但是根据伊党秘书长塔基尤丁补充说,伊党将接受他们成为附属党员,条件是所要加入的申请者必须有自身信仰某一种宗教,或佛教或印度教或基督教等皆可加入伊党,但是凡是没有宗教信仰者就一概不准参加而成为附属党员。我们就不明白为何伊党要强硬指定有宗教信仰者才可入党?

其实,伊党若能成功使无信仰者成为穆斯林,那才是成功的例子。

对此,我们也有一些看法。在现阶段,伊党已存有一个特殊的组织,那就是伊党存在非穆斯林支持者协会(DHPP)。这些支持者在将来修改党章后,是否可以投票和成为候选人?有待伊党阐明。

其四是伊党代表也在大会上(916日)高谈封闭赌场则是老生常谈的课题。这显然针对云顶而谈,但因涉及许多重要课题就得从长计议了。

另一方面,希盟这边包括首相安华有意邀请伊党加入团结政府,但不为伊党高层接受,伊党主席哈迪阿旺直接拒绝这项建议。

伊党为何接二连三地对安华的邀请搁置一旁,是因为伊党目前虽然有43个国席,但若与安华的公正党、国阵、砂政党联盟及行动党加起来,就不是伊党所能掌控的。

无可否认的,从1999年后,伊党就部署自我成长,但碍于种族与宗教的隔膜,也就未能在接下来的选举与反对党合作而取得优势。比如在2004年的大选,伊党跌剩7席,国阵势力大增。而后在2008年的大选时,反对党间有了某种松弛协议而扭转了劣势。安华组成的民联拿下吉打、槟城、吉兰丹、雪兰莪及霹雳州政权;而在国会议席也首次飞跃至82席,与国阵的140席有得比。

不过在2013年时,伊党仍然在国会保持20席上下,没有太大的进展。因此伊党在2015年痛下决心,与行动党及公正党分道扬镳,自寻出路。因为它在检讨后达致结论,若持续与反对党联合的话,伊党将一直处于第三位,而无法在议席上超越公正党和行动党。

果然在2018年的大选,当民联改成希盟的反对党阵线一举拿下中央政权。这种变天意味着民心思变,而且也不再寄托巫统能带马来西亚走出困境,马哈迪的2020年宏愿也成了泡影,无法挤进先进国行列(国民收入总值在15000美元水平),选民也在一定程度上告别巫统的主政。

今天巧合的是,伊党仍然把巫统当成对手,只要在下一届选举让伊党再进一步,就宣告巫统的下沉;反之若巫统反败为胜,则伊党就要考虑自己的未来走向。

因之伊党有各式各样的花招,都是指向巫统而发炮,当然也会对公正党下手。但分析起来,伊党所要应对的是巫统,只要它把巫统打沉了,就是一个新的造王者;反之,巫统的复兴最终来说,也要看安华如何扶持巫统一把。最好它们能两结合(公正党与巫统二合为一),否则伊党就会进一步用宗教当武器向巫统施压。这不是安华所愿意看到的。

 发布于2024年9月19日东方online: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9/19/680256

12.9.24

华人首长与林苍祐的故事

有人会问为什么在马来西亚的13个州中,只有槟城的首席部长是由华人担任?难道其他州不可以破例地让华人也当首长?曾经是有的,但也只是短暂的日子,那是在沙巴州。在1965年,因卡达山机构的首席部长唐纳史蒂芬与当任州元首慕斯扎化交恶,双方相互争夺权力未能解决下(按照州宪法,首长的权力远比州元首大,这就是为什么慕斯扎化拼死也要当首长)。

当年东姑一时未能一劳永逸解决纷争,也就采取妥协性的方案:一边将唐纳史蒂芬调往中央当挂名部长,而委任华人罗思仁当首长。但罗思仁只担任两年(1965-1967),就在州选中被击败;而沙统的慕斯扎化扶摇直上,成了有实权的首长。直到1996-1998年才有杨德利担任两年的首长;接着在2001-2003年,章家杰成了沙巴华人的末代首长,因为下来的首长不再轮任制。马哈迪在朝时,曾规定沙巴首长由国阵内的成员党轮任,每人任期两年。但在2004年大选后,新任首相阿都拉废除轮任制,改成由巫统人担任,华人只能回忆过去。

根据史料,在马来西亚成立时,沙巴只有45万人口,其中华人占了23%,但在1991年普查时,沙巴人口已跃增至181万人,而华人则下降至15.5%。到了2000年,沙巴人口又激增至258万,华人只占10.35%。到了今天,沙巴人口近4百万,但华人已不及9%了。

反观槟城,从一开始就被英殖民宗主国列为招聘华人的第一站。

按官方的记录,在1786年时,槟城人口少于100名,到了1812年才增至26千人;尤其是在鸦片战争(1840年)后,华人更是大量涌入。在1842年的记录是外来移民高达4万余人。

1911年辛亥革命之时,华人在槟城已高达11万余人(占人口的40%),马来人有114千余人(占人口的41%)。直到1947年,华人人口已有32万余人(占人口的55%)。这一年正是林苍祐从中国回返槟城。

1951430日,林苍祐被英国军事政府倚重,委为槟州殖民地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长征。在担任官委州议员后,林苍祐于同年的619日在威斯兰英校礼堂召集志同道合之士(约100人出席)组成急进党。名为“急进”实则走中间的温和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许会再问,为什么林苍祐强出头组织政党?

但如我们翻阅林苍祐的政治记录就不得不赞成由他来领导一个新政党是恰当的,因为他在1944年毕业自英伦后,他就直接与数位同学前往重庆,开始他的军医生涯。他曾被蒋介石接见,也在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参谋长陈诚的军医兼秘书。间中他也学到许多政治知识,并借此机会与中国文人相结识,包括鲁迅、老舍及萧乾等人。

当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将台湾交还国民政府时,林苍祐也居间扮演一定的角色。不过,他后来坦承陈诚(后来的台湾副总统)有邀他到台湾共事,但身为马来亚人,他不想介入中国政事,也就在1947年偕其夫人吴欣燕(中国太太)回返槟城。从此他的一生与政治结下难解之缘。

也因为林苍祐能言善道,且满腹经纶,除了是英国人所要的精英外,他也因在中国的经历成了英国人争取的对象。

195111月,初试啼声的林苍祐率领9名候选人代表急进党参加乔治市市议会选举,结果拿下9席,另3席归巫统,劳工党及独立人士各1席。急进党政绩令人刮目相看。

打响名气后,林苍祐的第二个大动作是在1954年参加马华公会。他也因之领导联盟在1955年的普选中为马华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在槟州参选14席全胜。

由于林苍祐的杰出表现,英方委他出任首席议员(预示他是未来的首席部长)。在当时,马来亚尚未独立,不能设首席部长。

本来林苍祐出任槟城的第一任首席部长是理所当然的,他也从未公开表示不会当首席部长。但在形势比人强下,当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决定委任林苍祐出任首席部长时却被婉拒,英国人看不透林苍祐的心思。

虽然在1957年独立时,槟城人口已达57万余人,其中华人占57.2%,马来人占165千余人(占28.8%),而印度人只有69千人(12.2%)。这意味着,槟城的首席部长将由华人担任是最适当的,因为在政局上,华人已成为左右大局的力量。最后在妥协下,林苍祐推荐王保尼出任首席部长。

林苍祐婉拒出任首席部长,表面理由是因“丁父忧”(父亲刚过世),实则是他盘算要成为全国的领袖。

果然在1958年,林苍祐当上马华第二任总会长,他将进行全面的改革。不料他致给东姑的密函(要求分派马华1/3的国席,相等于35-40席)被公开,也就引起滔天大浪,巫统与马华关系闹僵,林苍祐也因之被东姑打进“冷宫”。这个时候,东姑已找到马华的新伙伴,他就是陈祯禄的儿子陈修信。

陈修信的崛起意味着林苍祐派的失败,但依然没有影响到由华人担任首席部长的决策。

正因为这样,当林苍祐重返政坛,以新面貌向联盟挑战时,他排山倒海的力量在1969年的大选中在槟城击倒联盟和马华,民政党成为闪亮的新星,林苍祐在欢呼声中担任第二任首席部长。

由于传统和历史使然,槟州的第一号人物始终是由华人牵头。当1990年林苍祐竞选失败后,他的接班人是许子根,虽然当年巫统拥有决定权,可以推派巫统议员担任首席部长。但在现实底下,马哈迪认为应交给民政党人选出首席部长。

许子根先后担任首长18年,而不幸在2008年民政党惨败,政权也就过渡到民联(人民联盟)手中,主要是公正党与行动党联合执政。于是又见证了华人首席部长地位依然不变。在许子根之后,是林冠英接手。在担任两届首长后,他升上中央当财长,留下的首长空缺由曹观友顶上。

尽管近期因林冠英与曹观友的关系闹僵,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依然是首长之位必会留给华人。如果有任何政党敢于改变这一传统,那么等待它们的将是失败的开始。虽然在2023年的人口统计中,槟州人口已增至1,771,600人,当中马来人增加0.3%而达到45.1%;而华人的比率却降了0.3%,达到44.2%,但这样的变化也将无法改变华人继当第一把手,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定律。

按推理至少在2050年前,槟州的首长依然是华人掌舵是没有悬念的。在此之后就看政局如何走向了?

再说,现在留给华人的只是13州之中的一个州有华人当权的机会,失掉了这一切,就等于共享政权也起了质的变化。

 发布于2024年9月12日东方online: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9/12/678904

5.9.24

柯文哲跌落神坛?

刚在今年初选出民进党的赖清德与萧美琴成为蔡英文的接班人后,原以为台湾政界会因不同的政党而掀起一幕又一幕的斗争。结果未见国民党与民进党剑拔弩张之际,却在近日爆出了第三势力民众党党魁柯文哲被指涉及京华城的弊案,而成为台湾热门的新闻。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得由甲午战争说起。

本来台湾在1894-1895年的中国是一个孤岛的。甲午之战后,因清廷的腐败导致战败,而将台湾岛割让予日本。当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力大振,也迫使中国将朝鲜半岛交由日本保护。

1945年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岛送回中国。当时中国正值国民党当政,也就由蒋介石接收。换句话说,蒋介石将台湾岛视为他的管辖范围,完全不理会台湾在历史上曾归属中国大陆。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的国民党严守南方的领土;而中共则掌控北方的领土。

在一个时期,美国建议国共两党共治成为联合政府,但双方无法接受。直到1949年毛泽东几乎解放了整个中国后,剩下的台湾就成为蒋介石唯一生存的筹码。

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坚持以中华民国驻守台湾,甚至在战后成立的联合国(1946年)也由中华民国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直到1971年,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取代中华民国的地位,而成为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

虽然如此,蒋介石趁韩战爆发(1950-1953)期间,一直希望美国会支持中华民国收服大陆,可惜未能如愿以偿。这也导致蒋介石一直守在台湾,实行一党专政。这样一来,从1949年起,蒋介石通过议会(代表由政府指定),每届都是他蝉联总统,直到1975年逝世,才由其儿子蒋经国接班。

在蒋经国当政下,他尝试推行民主,解开报禁,而在1986年也不得不同意另一个政党——人民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成立,与国民党打对台。

虽然蒋经国推行有限度的民主,但他在两年后病逝(1988年),而接班的是李登辉,一个与蒋氏家族无关系的人。

李登辉在表面上是国民党人,但他的立场是倾向民进党的。例如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台湾在1996年开始推行总统民选),他理应支持国民党人连战成为总统,但在巧妙的安排下,连战输了,民进党的陈水扁胜了,开启了另一个政党轮替制。

民进党在初期面对很大的压力,但人民却支持民主选举,不让国民党一党独大。

在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就不再扮演反对党的角色,而是进入了党政轮替时代,如陈水扁在期满后,国民党的马英九上台;在马英九之后则轮到民进党的蔡英文上任,而蔡英文之后,一般预料会再轮回国民党执政。结果又是民进党人在2024年再次当政。

另一方面,在千禧年后,台湾竟然出现第三势力,他就是柯文哲。

柯文哲出生于1959年,是台大医学博士。在1994年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时,他介入民进党活动,支持陈水扁的民进党。

他在后来也曾支持蔡英文,因此他的政治背景是靠向民进党的,也在后来被认定是偏向台独的。他一枝独秀的形象曾被台人形容为“政治神人”。他的名言是“台湾人要做台湾这片土地的主人”。

到了2014年,柯文哲认为时机成熟,乃与民进党商议,让他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台北市长,而民进党不派出候选人。

后来也有媒体追问他对台独的立场。他说:“中华民国就是我的底线,我今天选的是中华民国首都的市长,台湾要有一个机会重新开机”。结果在20141129日开票当晚,柯文哲以853,983票(占57.16%)获胜,成为无党派的市长。

2018年时,柯文哲再次寻求连任。

但这回民进党不再让步,而是派出候选人姚文智应战。结果这一回柯文哲只是险胜国民党人丁守中。计票成绩是柯文哲只胜丁守中3567票。

在胜选之后,柯文哲于2019年表态,说要组织政党,终于在同年86日,宣告民众党成立。由于在2020年的立委选举中,民众党取得8席,也就有资格在2024年推出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及萧美琴,他们获得5,586,019票(占40.05%);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及赵少康获得4,671,021票(占33.49%);民众党的候选人柯文哲及吴欣盈则获得3,690,466票(占26.46%)。

在立委选举方面,民进党拿下51席;国民党拿下52席;民众党拿下8席。

如果选后没有政治风波,那柯文哲也可能还有机会,但近日的京华城弊案中,又把柯文哲卷入其中。案情指出,台北市京华城的容积率暴增至840%,因而质疑业主向官员行贿台币4000万(折成马币约539万令吉)。

由于案件尚未明朗,因此柯文哲在未完成供述时,要求勿在夜间审讯,因而遭检察官发出逮捕令。

我们不知此案会否牵连柯文哲及其政党。如果不幸牵涉其中,那柯文哲及其政党的前途就不妙了。

这一回的案件或会让柯文哲跌落神坛? 

发布于2024年9月5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9/05/677325